【喜迎党代会 启航新征程】V视 | 枣阳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孕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开栏语:回眸五年看成就,砥砺奋进谱新篇。枣阳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枣阳市连续五年位居同类县市前列,连续四年跻身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百强县榜单,连续五年跻身中郡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100名”,荣登“2020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榜单。市第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枣阳市融媒体中心特开办《喜迎党代会 启航新征程》专栏。全方位报道这五年来枣阳市在经济转型、县域发展、城乡融合、美丽枣阳、民生福祉、脱贫攻坚、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激励全市干部群众砥砺前行,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奋力建设“五个城市” 打造“六个强市”,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枣阳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今天播出《枣阳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孕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近日,记者在枣阳市兰博万新能源有限公司涂布生产车间看到,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

我们每天有100万只锂电池发往广州、深圳等地,很多客户前来拿货都还要‘找关系’。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今年企业产能有一定的压缩,而在2018年至2020年的3年间,企业产能每天都保持在150万只以上。下一步,我们企业将延伸产业链条,新上耳机生产线,力争2022年日产量达到10万—15万个。

今年33岁的马红印,2015年放弃在深圳年薪50万元的高薪返乡创业,创办了枣阳市兰博万新能源有限公司。企业从最初给别人代加工生产锂电池中端做起,3年内,投资3000万元新上电池材料正负6条涂布生产线,进行智能升级,逐步形成完备的锂电池生产全产业链,成为全球专业的小型聚合物锂电池供应商。

马红印介绍,数码时代锂电池的运用无处不在,从儿童玩具到蓝牙耳机、从运动手环到美容按摩器、从智能家具到光电产品等。随着各类电子产品对锂电池的需求量猛增,锂电池企业在枣阳呈裂变式增长。目前,已有上下游75家相关企业落地。湖北硕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年前只是一个“作坊式车间”,日产量仅2万只,现在企业厂区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职工600多人,日产量达50万只。

这是我们全自动制片车间,这个车间是十万级无尘车间的标准建设,分为正极和负极两个车间,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实现24小时全程管控,20台自动制片机器由原来的三道工序,超焊、 贴胶 、包括自动裁片,现在压缩到一个工序,比之前的效率提高了两倍 ,可以实现日产能30万片 。

小小的一块锂电池,我市为何在5年间形成日产500万只产能、75家相关企业集聚、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并且成为响彻广东沿海的锂电池产业基地?

产业与企业是构成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产业强、企业强则县域强。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开展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枣阳连续5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有力实践,并通过实施“技改提能、智造焕新”三年行动方案、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

2020年,湖北飞龙摩擦材料有限公司投入7000万元购入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单个设备日生产量能达3000片。销售收入3.57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7242万元人民币,在中国摩擦材料行业中稳稳占据前三强,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4亿元。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进入欧洲拖挂车OE市场的生产厂家。

为增强“隐形冠军”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我市积极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制造、研发、应用企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星创天地”和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各1家、襄阳市级企校联合创新项目9家、襄阳市级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1家、襄阳市级科技孵化器1个;争取襄阳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技术交易额达11.7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近240亿元。

襄阳市三三电气有限公司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基地,与湖北文理学院创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与湖北工业大学联合设立了专家工作站。2014年,公司的产品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全球特高压电网建设速度加快,对高性能避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该公司生产的电阻片作为电力保护装置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公司的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产品出口量依然增长了24%。

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项。

市科技经信局提供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同比增长173%;入库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同比增长190%。今年1月,我市入选湖北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建设主题创新型县(市、区),位于11个参评县(市、区)的首位。

截至目前,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达到百亿级别,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产业快速崛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7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4家,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连续五年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聚”,我市多次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