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分类定量 以水定产 枣阳:农业节水农民增收

10月中旬,枣阳市鹿头镇郭营村,一片片金黄的稻田,美不胜收。

“农业水价改革后,用水节省了,水库同样多的蓄水,灌溉面积增加了,农民增产又增收,还留出了生活生态用水。”枣阳市水利和湖泊局总经济师李绍勇说。

2018年以来,枣阳大力探索南北方过渡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分类水权、分类水价、以水定产,有力促进了水利设施管护、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

分类定量

初始水权合理分配

枣阳是鄂北岗地旱包子上的“旱尖子”,水资源紧缺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农业节水,枣阳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我们结合枣阳实际,实施分类水权,灵活确定各地的灌溉用水定额。”李绍勇介绍,枣阳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南北跨度80公里,西北地区降水少,又地处南阳盆地的风口区,蒸发量大,而东南地区,降水相对较多,蒸发相对较少。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时,实行分类水权,枣南地区用水比枣北地区要少一些,如枣北的油坊湾水库灌区,用水定额为800立方米/亩,而枣北地区则为900立方米/亩。

同一灌区,沙土地和黄土地灌溉用水定额也不相同。地处枣南的沙河灌区,水源主要来自沙河水库、石梯水库和大黄河水库,灌区覆盖面积20万亩,涉及3个乡镇。枣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孙延喜介绍,制定用水定额时,灌区上游地区、黄土地地区比灌区下游地区、沙土地地区低20%。

在精准合理计算各地灌溉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在干渠、支渠、斗渠上建计量设施,实现精准计量全覆盖。水价上,枣阳还区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作物等不同用水类型,实施不同的水价。考虑到当地年度降水量差异大,枣阳还建立起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机制,用水量大的村组,实行丰枯季节水价。

以水定产

种植结构动态调整

沙河灌区没有客水资源,灌溉水源主要靠水库蓄水,但因当地降水年度差异大,水库蓄水量变化极大。

按水库库容,沙河灌区三大水库蓄水量1.24亿立方米,但多年平均蓄水量一直在8000万立方米,遇大旱年份,蓄水量只有库容的三分之一。

“需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灌区水稻种植面积和生态用水保证。”孙延喜介绍,每年二三月份,灌区就根据水库水量制定灌溉用水量、生态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计划,同时摸排各村组水稻等农作物种植意愿,算出灌溉用水需求量。若灌溉用水量大,灌区难以保证,就根据蓄水量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2019年,湖北遭遇超长夏秋冬三季连旱,地处鄂北旱包子地区的枣阳旱情更严重。到2020年春,沙河灌区三大水库蓄水量较正常年份明显减少。为此,灌区在水稻种植前,协调用水效率较低、水损大的太平镇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

“若不提前调整种植结构,等到春夏水稻灌溉用水高峰时,因水库水量不足,灌溉用水难以保证,势必造成农作物减产。”孙延喜说。

精细管理

节水增产良性循环

“现在灌溉用水,既节水又准点。”鹿头镇郭营村村支书郭红卫说,改革前,渠系无专人管理,经常堵塞渗漏,加上各镇乱放水,渠系下游用水高峰时无水可用。改革后,村里有了管水员,每年灌溉前对渠道进行清淤维护,防止破损渗漏,实行分段放水,既保证稻田能得到及时灌溉,又防止水资源浪费。枣阳水利和湖泊局每年对乡镇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考核,对工程运行良好、节水效果明显的乡镇用水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工程管好了,渗漏少了,用水效率提高了,奖补资金多了,农民节水更有动力。工程管护、用水管理、财政奖补等多种措施形成了良性循环。李绍勇说,目前枣阳已实施农业水价改革面积47万亩,亩均用水量下降20%。

以水价为杠杆,促进节约用水,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沙河灌区过去仅灌溉水田2万多亩,现在因管护得当,亩均灌溉用水下降,渠系畅通,在用水量没大的变化下,稻田灌溉面积达4万亩。

“一亩水田产稻谷1800斤,收入比种植花生、玉米高700元左右。”郭红卫说,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了节水,农民增产增收,还保证了生态用水。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