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解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如何体现“优先”?怎样实施“攻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靶向明确——瞄准“323”健康问题。

近日,就刚刚出台的《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

为何选择“323”作为突破口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当前,我省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患病人数多、诊疗量大、疾病负担重,已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采访中,省卫健委主任涂远超表示,选择“323”作为突破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将有力地回应百姓健康之盼,积极推进健康湖北建设,不断提升全省人民健康获得感。

防筛管治综合施策“看点”多

《方案》围绕降低发病、致死致残和疾病负担,提升知晓率、早诊率和达标率,设置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和各类健康问题指标17项,提出了到2022年、2025年的目标要求,明确了重点抓好防、筛、管、治四个层面的任务,并实施部门分工协作。其中,不少措施和提法颇有“新意”。

首先,突出预防。《方案》明确,“将干部健康素养水平纳入省直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健康知识和行为教育,实现预防关口前移,探索设立‘健康副校长’。”令人耳目一新。

对此,涂远超解释,坚持预防为主,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需要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学生、干部、职工健康素养。我省将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促进健康环境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加大中医药干预力度。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其次,扩大筛查。我省明确,“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制度,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研究将慢阻肺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卫项目。加强心脑卒中、肺癌等重点癌种筛查,落实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学生视力监测制度,提升产前筛查覆盖率。”把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财政能负担的疾病筛查技术列为公共卫生项目,将成为“攻坚行动”的重要措施。

第三,加强管理。我省提出,建立省级防治中心指导、县域医共体实施、公共卫生机构参与的健康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能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引导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强化个人健康责任。

第四,规范治疗。我省将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诊疗服务能力,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

构建“攻坚”支撑保障机制

据了解,我省已明确将“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目标任务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市州目标考核指标。

“行动将在健康湖北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专家咨询、部门联系点、工作述职等制度,以组织保障、部门联动、体系支撑和群防群控,构建支撑保障体系。”涂远超说。

《方案》要求,全省各部门在制定部门规划和公共政策、实施重大工程时,将促进健康的理念和措施列入其中,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改部门将攻坚行动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落实投入政策,医保部门研究支持慢病用药保障、重大疾病筛查和救治保障等政策,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宣传、卫健、教育、广电、体育等部门和工青妇组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联动,形成合力。

涂远超介绍,“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中,全省将组建专病防治中心,结合公卫体系补短板工程,提升公卫和基层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健全体系和网络,促进医防融合。发挥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用,将攻坚行动目标与基层爱国卫生运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相结合,纳入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内容,加大推进力度。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