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得起来,也要“沉”得下去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北京市召开“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指出,新学期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地推进干部教师的交流,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师和校长,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教师轮岗交流制在国内外早已有之。由于此举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公共服务公平化,受到舆论普遍好评。上个月中央“双减”文件提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后,多地以更大力度推动教师轮岗交流,如深圳拟在立法中规定“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

北京模式有不少亮点。大面积大比例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意味着更多优质教育管理人员和师资将会流动起来,不仅更多学校会因此受益,更多学生也会成为受益者。从“双减”角度来说,有利于学生在校内享受到优质师资,也可为择校现象降温。

交流轮岗对象的设置考虑周到。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及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这些人员显然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或者教育教学经验,通过交流轮岗将经验输出,可给其他学校带来丰富性。而在以往一些地方教师轮岗交流中,学校选派的交流轮岗对象多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缺乏教学检验,这对薄弱学校来说意义有限。

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可调动交流轮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前有研究表明,部分交流轮岗人员在流入校存在“人在心不在”等情况,即某些人只是应付差事,心里想的还是回归原校,如此则轮岗效果可想而知。北京模式中,既有多种措施激励交流轮岗人员,也有督导评价倒逼他们积极作为。具体措施包括,将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

这就需要交流轮岗的校长和教师要“沉”下去,积极融入流入校,不要有“过客”心态,而要在教育一线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交流轮岗人员应当真正给流入校带来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校园文化,其积极影响不仅在交流轮岗期间,也应该产生长期效应。

交流轮岗人员“沉”下去后,自身也会获得提升。接触不同的学生、教师、校园文化之后,会学到更多的优秀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当然,教育部门要倾听学生、家长、交流轮岗人员等人的心声,不断完善相关措施,让交流轮岗人员在轮岗周期内享受一段“有意义的工作旅程”。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