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洱海:科学治湖的有力实践

海报设计:李雪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弯新月,湖水清澈见底,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它那秀美的风光,一直以来都让中外游客心向往之。

其实早在汉代,洱海就已名载史册。明代诗人冯时可更是在《滇西记略》中说:洱海之奇在于“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亮、格外圆,其景令人心醉。

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启动2021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其中,经过遴选,洱海成功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洱海为什么能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呢?

在洱海的治理中,记者注意到,当地政府坚持科学治湖,编制保护治理专项规划,组建专家咨询团队,建成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深度融合,治理成效显著。

在其中,不乏可以看到科学治湖的有力实践。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洱海,是云南的第二大高原湖泊。一直以来,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

20世纪80年代,洱海水质较好。然而,随着洱海流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洱海经历了一个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过程,洱海的保护治理也与此相伴随。

1996年洱海首次全湖性暴发蓝藻,水质急剧下降;2003年,洱海再次暴发蓝藻。面对严峻形势,当地政府认真总结汲取洱海两次大规模暴发蓝藻的教训,树立了“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云南大理全面启动实施城镇环境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环境管理及能力建设“六大工程”,实施“百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和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并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

洱海风光 张成 赵家琦 摄

云南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的美,美在清澈。在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有一块大青石上镌刻着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时间来到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叮嘱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充分肯定洱海保护治理成效,作出“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谆谆教导。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2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2020年,洱海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为“优”。

智慧监管,科学治湖有依据

在洱海治理中,科学治湖理念深入实践。为全方位地监管洱海水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10多家国内一流科研单位组成洱海保护治理科研团队和专家咨询体系,为洱海治理保护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技术支撑,并开发建设了大理洱海监控预警系统。

洱海监控预警平台构建了覆盖洱海全流域的“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初步实现了系统的数据共享、分析预警和决策监管的功能定位。同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还新建了包括污水处理厂、洱海湖湾等在内的155座24小时自动化监测站,每4个小时监测站会自动取样并分析上传相关数据。

洱海监控预警系统 云南新闻联播 供图

通过洱海监控预警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洱海的水质、水位、气象、雨量等信息,并且对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实施在线的全程监管,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如今,行走在洱海生态廊道,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经过多年艰难治理、转型发展后,这里的人民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心更加笃定。

九湖清,则云南兴

多年来,云南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九湖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

历经长期治理探索,云南湖泊治理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根据实践来看,如今云南的高原湖泊治理,已彻底摒弃原有“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并从“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从单纯的治污截污转变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

抚仙湖《休渔季节》 丁骊洁 摄

“十三五”时期,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九湖中劣Ⅴ类水体从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抚仙湖、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洱海、阳宗海、滇池草海水质为Ⅲ类,滇池外海水质提升为Ⅳ类,程海水质稳定保持Ⅳ类(pH值、氟化物除外),实现了水质保护稳中向好的目标;星云湖、异龙湖、杞麓湖水质为Ⅴ类,湖体富营养化水平有所好转。

滇池、抚仙湖、洱海及周边地区变得越来越美,还催生了许许多多饱含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给水域周边的居民带来了“金山银山”。

看,这里是云南!

翻开云南地图,你会看到在云岭大地上,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9大高原湖泊,犹如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璀璨明珠,星罗棋布。

抚仙湖 杨峥 摄

滇池开渔节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这里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纵贯云南省;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间,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呈现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类型。

这些无不印证了云南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反映了云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

当前,云南省将抓住COP15在昆明举办这一重大契机,以项目实施为支撑,积极探索,通过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部门、企业、社区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展望未来,云南信心十足!(策划李星佺 记者夏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