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在一个文明时代,特别是在教育、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阅读本来是伴随着孩子成长、陪伴着成人生活的事,就像我们的家常便饭一样,成为一种惯常的生活方式。青少年是一个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文明程度和思想厚度。
然而,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许多年轻的“上班族”表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看书;而很多受访的青少年坦言,辅导班太多,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是阅读量下降的主因。
笔者认为,孩子不读书、不读经典的板子不能简单地打在孩子身上,创作者和出版商如何推出更好的图书、全社会如何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家长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的阅读习惯、学校如何指导孩子更有效的阅读方法,才是推动一个社会阅读习惯回归的根本。笔者建议:
首先,要给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精神食粮。让青少年好好读书,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如公共阅读可见的管理,好书新书的推荐,公共读书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和出版部门,本着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多出快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作品。可是走进书店,我们发现教辅读物汗牛充栋,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倍受欢迎,而经典读物和青少年喜爱的书籍少之又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这也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读书。
其次,要浓化全社会的读书氛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爱好,更是一种公共诉求,是全社会共同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多建图书馆、多举办读书比赛,多开展社区读书活动,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评选等,让读书氛围浓厚起来,从而使青少年耳濡目染,氤氲在浓浓的书香中。通过有厚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阅读,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可是如果时代浮躁、国人急功近利、“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成人成天陷入“忙”“盲”“茫”状态中,即使强调青少年读书,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第三,要营造亲子共读的家庭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楷模,给孩子作出积极读书榜样,比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书,将书当做奖品奖给孩子,多带孩子到图书馆体验书山的伟大。淡化对孩子的功利化要求,给孩子减少成绩压力,让孩子有从容的读书心情、舒心的读书环境,以及不知倦怠的读书动力,将读书当作一种赏心悦目、美妙优哉、充满恬淡、无比乐呵的情趣,一种无意而为之的精神追求。可是如果家长唯分数马首是瞻,逼着孩子挑灯夜战不停地跋涉在书山题海,周末奔波于这兴趣班那奥数班,孩子如“苦行僧”,哪有时间去读他们喜欢的经典图书?
第四,要减负增效使青少年有读书的时间和掌握科学的读书的方法。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应试教育下,中小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重,打开书包看看,里面除了教科书就是教辅书,即便是课外读物,也多是日本动漫之类的流行读物,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却很少进入孩子们的“法眼”。可是如果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语文教学完全陷入考什么教什么的困窘,教师没有读书方法的指导,淡化作文教学的力度,青少年无暇读书,也无从读书,他们如何会读书呢?
教育就要让青少年好好读书,这是对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回答。
(作者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教师)
2021年08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