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漫长的海岸线与丰沛的阳光赋予其独特气质,古村的门楣上刻写着历史文化的印记,雪白的珍珠与金黄的瑶柱堆满仓。
放坡村——中国大陆南极村
放坡村,位于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三面环海,南临琼州海峡,西、北临北部湾,是迈包公路的终点,人称“中国大陆南极村”。
放坡村村貌(摄影:陈李琴)
放坡村拥有国家级珊瑚礁保护区,有广东省最美海岸之誉。徐闻珊瑚馆及色彩斑斓的花礁群观赏区位于放坡村北端。每逢退潮,4千米长的海岸滩涂露出千姿百态的珊瑚礁,美不胜收。
放坡村美景(来源:徐闻县角尾乡人民政府)
放坡村是个美丽的滨海渔村,也是著名的精品民俗村。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仙人掌、木麻黄,齐整的珊瑚屋,写意的渔村民俗风情。
珊瑚屋是村民世代居住的房屋,堪称当地建筑一绝,其墙体大都由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珊瑚化石砌成,屋顶盖上茅草,宛如一幅油画。珊瑚轻且多孔,透气性佳,冬暖夏凉,又有石灰特性,不怕风吹雨淋,十分宜居,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
珊瑚屋(摄影:黄智财)
放坡村民宿(摄影:黄智财)
“醉卧民宿听涛唱,夜半起床赶海忙”,目前珊瑚屋已经被打造成特色精品民宿,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东林村——中国传统村落
东林村,位于湛江雷州市南兴镇,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东林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东林村村貌(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东林村自古崇文重教。明清时期,走出了包括雷州第一解元林文亨在内的解元6人、举人11人、贡生58人,任官职者45人,绵绵书香名噪雷州半岛。
东林村古民居群的规模堪称雷州古民居之冠。现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16条青石巷交错其间,最古老的仁里巷,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
精美的木雕(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古民居中有4座明代民居,全为砖木结构瓦房,一座正屋5个房间,房间狭窄,屋矮斜长。清代民居有“司马第”“大夫第”“伟文”“桂庐”“文庐”等。最具建筑工艺特色的“伟文”,室内建筑及装饰精美,雕刻精湛,屋檐下有各式各样的木雕,室内有多姿多彩的人物景观壁画,屋脊上有各种花木、动物的灰塑,屋檐及柱雕的图案都形象生动。
精湛的石雕(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流沙村——流沙南珠
流沙村,位于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村临海湾,背风向阳,海上成片的珍珠养殖场、渔排星罗棋布,与岸边一座座小洋楼相互映衬。
流沙村地处沿海砂质土壤平原地带,聚落呈方块形分布,是雷州半岛南部一个天然深水避风良港——全国重点港口流沙港。流沙港屏障好,风浪小,回淤少,水下为砂质结构,水质优良,温度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珍珠养殖优势,是中国著名的珍珠养殖基地。
流沙村村貌(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流沙村自40多年前开始人工养殖珍珠贝,后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加入这一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峰期,流沙村年产珍珠30多吨,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珍珠贝的养殖技术已在北部湾一带推广,有“中国珍珠第一村”之称的流沙村转向珍珠加工行业,90%的中国南珠都是在流沙集中加工后出口的。
流沙珍珠(来源:雷州市党史市志研究室)
流沙村已形成制作珍珠的完整流水线,几乎涵盖了和珍珠有关的各个环节,养殖珍珠贝、办珍珠贝苗孵化场、珠宝首饰加工、珍珠贝壳加工。从一颗小米粒大的珍珠贝苗孵化开始,直到取珠加工,全过程有序进行。
珍珠产品制作(摄影:黄华养)
从珍珠到贝肉,乃至珍珠贝的贝壳都能物尽其用。在流沙,有人专门收购贝壳,做成夏天用的凉席,非常清凉;贝壳内的珍珠粉也是化妆品的原料;也有人把贝壳雕成艺术品出售。如今,流沙正全力打造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珍珠的养殖和加工更加专业化。
港门村——港门瑶柱
港门村,位于湛江市遂溪县港门镇。遂溪县拥有长达147千米的海岸线,盛产多种名贵海产品。在港门村,瑶柱养殖已发展为特色产业,港门瑶柱也成为驰名省内外的名优特产。
港门瑶柱(来源:遂溪县地方志办)
瑶柱,俗称干贝,是多种贝类闭壳肌干制品的总称,古代是进贡皇室的珍品,因味道鲜美被列作“海八珍”之一,素有“海鲜极品”的美誉。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扇贝的收获时节。在离港门镇石角码头几千米的海面上,有遂溪县最大的扇贝养殖区域之一,这里水质好,深海微生物较多,饵料充足,无污染,适合养殖扇贝。
打捞扇贝(来源:遂溪县地方志办)
打捞扇贝时,工人们需要站在船边,用力将海里沉重的扇贝笼拉起来,解开绳结,一笼笼堆放在船上。运回来的扇贝,需要开螺的工人将其洗干净,把裙边和胃挑开,取出白色的扇贝柱,放在锅里煮熟,天晴时晒干。
扇贝(来源:遂溪县地方志办供图)
港门村委会带领村民做大做强特色瑶柱产业,不仅在瑶柱产品的品质、包装、销售等方面发力,还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通过与网站平台合作、积极培训村民网上销售技巧等方式促进港门瑶柱走向全国。2017年,港门瑶柱被评为湛江市“十大电商扶贫明星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