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别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1、被疫情环境所影响

儿童对疫情会产生好奇,如为什么要戴口罩和隔离,同时对于不了解的病毒、生病、死亡会存在紧张和焦虑。媒体的大量报道也会进一步加剧儿童的焦虑不安。

即便婴幼儿不太懂发生的事情,但往往在疫情期间父母会产生情绪起伏,也许家长不自知,但婴幼儿能足够敏锐地察觉到家庭的紧张或焦虑的气氛,从而产生情绪问题。

2、生活节奏被打乱

对于已入学的儿童来说,因疫情缘故生活节奏被打乱。戴口罩、查核酸、不能入学和小伙伴一起玩等都会引起儿童的不适应。会产生很多比如 “什么时候能够去上学” “什么时候才能出去玩”等问题。

同时由于超长假期,线上授课,家长不仅需要照顾儿童的日常生活,还需要安排学习任务。家长担心儿童学习受影响,容易因学业辅导和儿童产生冲突和矛盾。

3、亲子关系失调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平时因上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因疫情原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加。如果亲子沟通的渠道不畅,就会因为学习、日常生活、甚至看电视、玩游戏时间长短而产生冲突。

如果双方言语不当,不能换位思考,或相互理解,则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恶化,产生亲子之间激烈的争吵。

池霞教授建议父母从四个方面做好疫情期间儿童的心理防护。

1、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

父母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面对疫情不要过度焦虑及紧张,注意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了解和控制自己,对于政府采取的各种防疫措施要正面理解和应对,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负面情绪。在疫情时期要有爱心,邻里之间相互关照,互帮互助。可以和孩子讲讲正面的故事,给孩子建立学习的好榜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

2、正面、形象地解释疫情

父母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简单清晰地告知病毒和疫情的相关信息。对于婴幼儿,家长可以用形象趣味化的方式,比如说把病毒比喻成“来攻击人的坏蛋”,把疫苗比喻成“卫兵”来解释病毒和疫情。家长也可以借助网上发布的一些绘本和儿童一起学习病毒、疾病的相关知识,利用有趣的漫画讲解人体如何跟病毒“战斗”,让儿童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对健康的危害等,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儿童如何自我保护,让儿童能简单清晰地正确认识疫情,减轻其恐慌、焦虑等情绪。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通过规律的生活放松全家人的心情。时间表包括:儿童学习的时间、充足睡眠的时间、娱乐及居家运动的时间。安排不要太细,给儿童自由、自主的时间。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家庭娱乐活动。家长可以主动邀请孩子一起做游戏、参与家务劳动、共同打理家庭,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每日愿望清单,比如一些亲子小游戏:做手工、画画、做美食、养植物等,按照孩子喜好程度排出优先级,逐项实现,与孩子一同享受当下的生活,让生活更精彩。建立常规作息学习时间表,即使在家上网课,起床后就换掉睡衣,按平时上学时的要求着装,保持生活、学习状态的稳定性。合理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儿童和同伴进行网上交流,限制每天屏幕接触时间。

4、多陪伴、多沟通

平时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家长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独立和独处的需求,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多听听孩子的唠叨,不急于对孩子的想法给予评论和矫正,即使儿童有一些不恰当或不正确的想法,也可以之后慢慢去引导,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察言观色: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对于轻微行为问题表现的儿童,不要忽略也不要过度关心,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的精力,学会控制情绪。不让疫情话题过度出现在生活中,多关注其他开心的话题,但要及时回应孩子的疑虑,包括疫情、疾病、死亡等问题,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做出适宜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