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克绳雕像。黄有柱 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想起了爷爷程克绳。
爷爷于1932年牺牲,我们只是从党史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他牺牲在湖北大洪山六房咀田家台子,具体葬于何处,至今不得而知。每年清明时节,我们只能面向他牺牲的地方寄托哀思。
爷爷在家乡村舍中的传说和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早期共产党人忠于信仰、追求真理、奉献人民的伟岸背影。
一
我们家世代居住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琚湾镇程坡村,爷爷于1893年出生。听父亲程厚波生前讲,爷爷从小就勤奋刻苦,1915年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中学毕业后,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1919年10月,他告别家乡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冬,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他根据党组织安排去苏联学习,亲眼看到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的一派崭新气象,阅读学习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从中领悟到了革命的真谛。1924年回国后,坚定了为获得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信仰。
1925年春,爷爷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枣阳开展革命斗争。父亲曾给我们讲,爷爷在开展革命工作中,很善于发动群众。我们的曾祖父去世后,爷爷回国返乡办理安葬事宜。在办理丧事的餐桌旁,趁着人多的机会,爷爷站上桌子向大伙宣讲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革命的道理。此后,他开办了枣阳第一所农民夜校、建立了枣阳及鄂北地区第一个地下党小组、建立了农运组织“联庄会”、成立了鄂北最早的县级党组织并担任中共枣阳县委第一任书记。在翟家古城,他还建立了鄂北第一个农民政权——枣阳县革命委员会,初步形成了以翟家古城为中心的红色割据局面。
爷爷信念坚定,忠于信仰。为了信仰,我们一家付出了血的代价。1928年秋,我们的大伯——红军战士程正恒不幸被捕,被“清乡军”杀害于枣阳东门外河滩处,头被割下悬挂示众,时年不满18岁。我们的姑姑桂莲、叔叔丙寅在躲避反动派追杀中冻饿而死,分别只有10岁和2岁。另有小姑姑小莲5岁时被敌兵追赶,因而失踪。爷爷的五个子女仅剩下父亲一人。听父亲说,爷爷面对亲骨肉生离死别的惨景,坚定地说:“革命不成,何以家为?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每当亲人离去,爷爷总是强忍着悲痛,把悲痛化为革命的力量,更加顽强地斗争。在革命处于低潮、插枪隐蔽的时候,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爷爷带着奶奶和父亲秘密隐藏在河南新野郭滩北的一个坟场。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爷爷仍到处进行革命串联,并经常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家人。父亲有时候因饥饿而吵闹,爷爷就讲各种有趣的故事,使父亲忘记饥饿。他还手把手教父亲认字写字,用小木棒在地上写人、手、刀、斗争、革命等字,并由浅入深讲解,使父亲小小年纪就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爷爷对党的事业总是充满必胜的信心。当红军遭受挫折时,他一再挺身而出,重整旗鼓,指挥部队,转战四方。即使他深陷囹圄,仍让其他同志转告唯一留存下来的儿子——我们的父亲:“要相信党,要在红军里好好干。”这种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深深镌刻进父亲以及我们后人的心中。父亲程厚波很早就参加革命,在他还不满十岁的时候,爷爷就把他带在身边。父亲在红军医院当护士,后来随部队南征北战,多次负伤。爷爷牺牲后,红二十六师被打散。可父亲正是受到了爷爷的教育影响,并未对革命失去信心。父亲1938年找到党组织后,一直在家乡和鄂州、大冶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父亲在中原突围后与党失去联系,1948年又重新找到组织。父亲生前几经磨难,多次受挫,但他始终相信党、忠于党,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爷爷和父亲给我们留下的家风,就是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
二
爷爷的一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懈斗争的一生。
爷爷被著名开国将帅贺龙、许光达誉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军事将领、鄂北革命武装和鄂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并以专章的形式被写进《解放军将领传》。我们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爷爷的战斗故事。及至年岁渐长,我们才慢慢懂得,爷爷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爷爷短暂的一生创造了鄂北我党的发展斗争史上的许多个第一。1927年9月,他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鄂北农民秋收起义,打响了鄂北武装斗争第一枪。10月,他领导并参加了随枣边“红枪会”暴动,成立了枣阳县第一支革命武装——枣阳县农民赤卫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鄂北总队,鄂北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从此诞生,并着手创建以翟家古城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他组织农民武装,用“桃黍(高粱)秆里夹快枪”的方法,发动蔡阳铺暴动,随后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鄂北革命从此进入武装斗争的新阶段。在他的领导下,枣阳成为与洪湖、红安并列的湖北三大红色根据地之一。
爷爷特别讲究斗争方法,总是千方百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反动派作坚决斗争。我们小的时候,就听家乡的老人们讲过“程克绳坐轿巧运枪”的故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枣阳县反动武装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为了开展武装斗争,爷爷赶往武汉,一面向省委反映情况,一面为购枪筹款而奔波。在争取武汉国民革命政府支持后,他没收了叛匪杜进德的花行股金和三船棉花,购买了九十六支枪和一批弹药。但从武汉回枣阳的路上军警森严,关卡甚多。爷爷通过建国军的一个地下党员为这批武器包装箱贴上“建国军”的封条。他又扮成国民党军官,乘四人抬的大轿,带着四十多人的队伍和十多口大皮箱浩浩荡荡、畅通无阻地把枪运回了枣阳。
爷爷的一生也是不懈斗争的一生。1931年2月,国民党用两个师的兵力“围剿”鄂豫边苏区,红二十六师赵莘仁师长牺牲,危急关头,爷爷代理师长指挥并率领剩余将士与敌拼杀,最终顺利转移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2年春,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红二十六师被打散。在这生死之际,他又挺身而出,率领失散的100多人撤至钟祥,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并整编为鄂北游击队,他任总指挥。9月底,又与红三军失散的战士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襄北独立团。就在爷爷试图力挽危局、整军再起时,他在第二次肃反中被诬划为“反共产国际、改组派”而蒙难,时年39岁。
爷爷这种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父亲程厚波一生疾恶如仇,一直坚持与各种社会不良习气作斗争,并教育我们要像爷爷一样一身正气、一生正气。我们兄妹三人也一直以爷爷和父亲为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和操守。
三
爷爷程克绳的一生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奉献人民的一生。
我们的家乡有一首《十想》的民谣,其中唱道:“一想程克绳,他是个读书人,丢下书本闹革命,为的是穷人……”
爷爷短暂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实现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1925年春,爷爷一回到枣阳,就以唤醒民众为己任,首先在程坡的一所私塾办起农民夜校,随后又在翟家古城、马岗、徐窝、郑岗等地办起10多所农民夜校。他轮流到各校讲课,把教文化知识与讲革命道理结合起来,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鼓励农民群众参加革命,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衷心拥护,革命的火种也播撒在受尽苦难的农民心中。
1930年10月17日,鄂豫边特委在枣阳蔡阳铺召开万人群众大会,根据中央的要求,宣布成立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爷爷任主席。在他的领导下,边区政府全面落实湘鄂西苏区颁布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及鄂豫边特委《彻底执行土地革命》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免债和土地革命运动。到1931年5月,襄阳农民的土地分配了十分之六七,枣阳分配了十分之四五,宜城分配了十分之七八。各县、区、乡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了赤卫队、守备队、红色补充军、童子团、少年先锋队、贫农团、妇女协会等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并创立了列宁小学、医院、讲演所等,使苏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广大农民欢欣鼓舞,对红色政权衷心拥护。
爷爷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做到一心为公,严于律己。在枣阳老家,曾经流传着“程克绳送大礼”的故事。在爷爷担任鄂豫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爷爷的舅舅去看他,正巧看到他屋里放着一堆钱,便说:“你老表完婚要花钱,把你那洋钱给我弄几个,谁也不晓得。”爷爷顺手拿出一根绳子给他。“给我绳子干啥?”爷爷说:“把我这个贪官捆起来,送到苏维埃法庭,我好交差!”他舅舅很尴尬,正要走,爷爷说:“舅,把这绳子带回去,看到哪儿有贪官,把他捆起来!”他舅舅说:“这里都是苏区,哪儿有贪官了?”爷爷说:“我名叫绳,这根绳子你带回去,时时警醒大家吧!”
爷爷这种大公无私、严格自律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父亲在世时,经常教导我们:“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他自己没有因为个人和家里的困难找过组织,在我们的工作和待遇方面也从不插手,我们兄妹三人都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百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让我们迎来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时代。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爷爷和无数革命先烈,你们用鲜血和生命去追求的理想已经实现——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青山处处桑梓地,鄂北大地埋忠魂。爷爷,我们在鄂北的山水间,在家乡的黄土地上,永远都看得到您坚定挺拔的身影,您将永远引领我们后人奋力前行。
(程国芳,程克绳长孙女,现年80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为襄阳铁路小学高级教师;程国胜,程克绳孙子,现年73岁,退休前为原襄阳市糖业公司基层干部;程艳琴,程克绳小孙女,现年59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为襄阳卷烟厂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