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实施“链长制” 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襄阳造”东凤日产汽车集结装车(资料图) 杨东 摄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6日电 (刘倩 黎东)建设13条产业链、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湖北襄阳近日出台《襄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实施以市领导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体系:“链长+链主” 推动先进制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中明确,将重点建设13条产业链即汽车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医药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同时,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30家左右。

“链长制”具体怎么实施?《行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建立市领导领衔推进工作机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总链长,总揽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大局,其他市领导同志担任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套领导体系、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支持政策”工作模式,切实加强对产业链发展的组织领导。

建立调度督导机制。强化协调调度,在产业链链长领导下,产业链牵头单位每季度至少调度一次本产业链发展工作,扎实推进产业链研究、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咨询决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问题协调、宣传引导等工作。强化通报督导,市工业促进委员会每季通报、年度会商产业链发展工作,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推进,按照“策划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运营一批”的思路,强化包保和跟踪服务。

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围绕推进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好问题收集、分办、反馈、销号管理,实行闭环式协调服务。

“襄阳造”东凤日产汽车集结装车(资料图) 杨东 摄

目标:形成“1+3+5”产业体系

《行动方案》中明确,到2023年,培育1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汽车),力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0个左右,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15个。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30家左右,产业链近地配套率达到40%左右,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0%。13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5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

到“十四五”末,形成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1+3+5”产业体系(1个3000亿级,汽车产业;3个10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食品轻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5个5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医药健康产业、现代化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措施:“四大专项行动”构建完整产业链发展生态系统

“链长制”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如何协作有了新的内涵,具体如何确保“链长制”在襄阳的有效推进?

《行动方案》中提出将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在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构建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产业链发展生态系统。

四大专项行动包括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链成龙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多点配套、多元市场的供应链体系;实施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加大企业创新投入,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质量标准提升和品牌培育;实施千企千亿技改专项行动,主要包括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推进服务化延伸和安全化管控;实施要素支撑保障专项行动,主要包括加快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强化基础要素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产业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