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甲骨之约”让文字“活起来”

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文创意展 国图创新供图

在犹如迷宫的甲骨文回廊中穿梭、透过放大镜逐字逐句研读甲骨文、拿起毛笔描摹那些可爱又有趣的文字……近日,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文创意展在陕西西安大悦城购物商圈免费开展。这是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文创意展的全国首展,将持续至9月5日。

联动:寻求大众共鸣

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知名军事教育家和理论家何遂将所藏甲骨捐赠国立北平图书馆,成为国家图书馆收藏甲骨的开端。此后,通过国家拨交、个人出让、本馆征购等多种渠道,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国家图书馆藏殷墟甲骨35651片,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甲骨藏量最多的机构。

国家图书馆全资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朝表示,作为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长久以来引发学界探究、大众关注。大热节目《国家宝藏》曾有一期涉及“殷墟甲骨”的节目,单期节目在哔哩哔哩网站收获116万次播放量、1.4万次弹幕互动。由此可见Z世代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高涨,历史文化正在以更加年轻的路径焕发新生。

本次创意展览多方联动,运用现代思维和科技手段创新呈现方式,融入多种潮流元素,让珍贵文物和古朴文化穿越历史长河、穿透玻璃橱窗,走进大众生活,引发大众共鸣,是本次展览的初衷。

创意:六大主题呈现

主办方表示,研究学习甲骨文,不只是少数专家学者的工作,更是让社会公众了解中华文明之源的珍贵体验,所以与常规的静态展览不同,本次展览试图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甲骨文“活起来”。

记者现场看到,整个展览通过六大主题板块,以传说开篇,引出甲骨文的发现历程,讲述甲骨文的故事。“天干地支”板块,由一块巨型甲骨模型构成,在商代,龟被视为灵兽,因此多用火灼烤龟甲,对裂纹进行占卜祭祀,并将预言的结果记录于龟壳之上;“日月山水”板块,用一组组图画解释甲骨文,以最直观的画卷阐释中国汉字字形的来源;“车马牛羊”板块,用互动大屏幕的方式让甲骨文触手可及,参观者可“手绘”出自己的甲骨文;“星火万象”板块,以发光甲骨文浮雕墙,展示甲骨文的字形璀璨多变,同时,这里陈列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的10件珍贵甲骨(复制品),记录着甲骨文的发展历程、刻写方式;“三街六市”板块,集合各种甲骨文文创产品、国家图书馆和陕西省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参观者可以感受历史和现代设计的交融,触摸“活起来”的历史,把“国家宝藏”带回家;“百家林”板块,集合甲骨文中的各大姓氏,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开启一场家族的寻根之旅。主办方还通过雕版印刷体验、投壶雅歌、汉字作画等互动体验形式,让观众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主办方特邀从事甲骨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学研究的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赵爱学,以及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等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在展期内陆续开展甲骨文化专题系列讲座,帮助大家深度了解这些神秘的古老文字。

碰撞:商业营销探索

“与偏重游乐性和消费性的商业活动不同,本次落地西安的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文创意展,着重提升了文化属性,把甲骨文中生肖、百家姓等元素提取出来,让参观者更易接受与喜爱。”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商业地产项目举办这次展览,可以使商业项目更具人文情怀,让参与者通过互动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从甲骨文到新国潮,展览通过全景式多角度的科普方式让大家深度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跨越3000年的历史长河,感受祖先的伟大智慧,也让年轻人自发成为传统文化的支持者和传承者。”“00后”参观者武立说。(记者任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