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襄阳自贸片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成立,四年来,这一改革的前沿阵地,以制度新、开放活、产业优正逐步成为助推襄阳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用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在襄阳自贸片区核心区,东风海博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总成生产基地的新厂房内,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做着联调联试工作,再过不久,建成一新的厂房就要投入生产。2020年4月,东风海博拿到土地证就开工建设,100亩地的厂房建设周期整整缩短了3个月,这一切主要得益于襄阳自贸片区推出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政策。

襄阳高新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方贞:拿地即开工’的政策整个给我们节约时间大概在三个月以上,这是为我们整个项目建设体现了速度和时间。

“拿地即开工”是襄阳自贸片区率先在全省推出的一项工业项目建设改革举措,是在“先建后验”“容缺审批”“区域统一性评价”等基础上开展的改革,通过优化“准建”审批流程,将批前技术性工作向“准入”环节前移,使项目从取得土地到获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最多15天。

东风海博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总成生产基地销售总监 谢双义:“拿地即开工’的政策节约了我们企业三个月的建设周期,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提前三个月进行公司的投产,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襄阳自贸片区当好‘店小二’ 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

像这样的制度创新,每一天都在襄阳自贸片区上演着。四年来,自贸片区共总结形成305个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其中8项在国家层面推广,60项在省级层面推广。在全国自贸区43个“最佳实践案例”中,襄阳自贸片区“两无一免”简化退税流程、不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全通版”食品药品许可证等3项成果入选。数据增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机制助力企业走出去、出口退税电子退更免等30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一件事”集成审批改革、企业行政处罚不良信用主动修复、襄阳市再贴现示范区创建及新型法律服务综合超市等多项改革创新成果,获企业普遍称赞。

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孔令波:挂牌以后,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致力于制度创新,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等方面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可以说这些制度创新的成果为襄阳自贸片区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市场主体释放了巨大红利,通过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市场主体已经在片区内形成了快速聚集,目前已达到近一万家。

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前段时间,一列载有30个标箱、总价值200万美元货物的列车,从襄阳自贸片区金鹰物流园驶出。这批货物主要包括汽车配件、发动机、机电设备以及农业农产品等货物。货运列车经襄北编组站重新编组后,通过襄欧班列、铁海联运等方式,分别发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襄阳陆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峥:我们不仅吸引了襄阳以及周边地区的货物,从襄阳做集聚、做发运,也为企业带来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面的下降,货运时间在15到22天,基本上节约了货运时间在25天左右。

四年来,襄阳自贸片区立足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外向通道。去年,襄阳自贸片区又新增4条国际货运班列,将襄阳及襄阳周边产品销往欧洲和东南亚,促进区域经济更快向外向型经济转变。

襄阳陆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峥:襄阳自贸片区成立以来,我们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着力打造铁、公、海多式联运通道,通过外向物流通道,我们目前构建的一江四线的格局,也为我们襄阳整个的对外开放,包括我们襄阳打造汉江流域物流枢纽以及货运集散中心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襄阳自贸片区拥有国际货运班列9条;刘岗货场改扩建项目目前已竣工验收;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建设汉江港项目,打造汉江航运中心。此外,襄阳机场已实现国际货运飞机直航;T2国际航站楼工程已经建成,为襄阳开通国际客运包机、申报一类航空口岸打好了基础。今年1月份,襄阳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这块“金字招牌”为襄阳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了活水。

襄阳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办改革创新负责人 曾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们抵达的地方还在继续增加,服务的半径也在不断扩大。从区位来看,我们是汉江流域货运最便捷的一个自贸片区,在服务好本地进出口的同时,我们也将辐射周边,十堰、随州、神农架、南阳、安康等地,带动这些城市的进出口业务发展。

用特色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襄阳自贸片区内的襄阳睿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这两天公司里十分繁忙,工人师傅们正加班生产,为的就是要将这批香菇尽快发往泰国。

襄阳睿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伍波:2019年在襄阳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已实现年产香菇、木耳农副产品1500吨,实现出口创汇2400万美金。

看着车间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很难想象襄阳睿哲在去年3月份还因资金流紧张,面临差点停产的局面。过去,企业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几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作为初创企业,襄阳睿哲手拿一把出口订单却无现金购买原材料,当伍波把困难反映给襄阳自贸片区后,没想到短短5天内就申请到了100万元的贷款,后来又陆续拿到900多万的贷款。

襄阳睿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伍波:仅仅通过出口订单,就给我们发放1000多万元的信用贷款,通过这笔贷款我们购买了原材料,这笔资金可以说给我们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快速放贷的背后,是襄阳自贸片区快速成立的财智服务联盟在发挥作用。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财智服务联盟实现了企业财税数据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将具有公信力的会计基础数据,转化为企业融资增信标准,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实现手拿订单,就可获贷。同时,襄阳自贸片区为企业大胆闯、大胆试开辟了绿色通道,彻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襄阳自贸片区普联东文总经理 朱华:在全国首创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数据增信分类标准,2020年襄阳自贸片区帮助4家新破壳的出口企业,实现创汇5千万美金,实现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产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多种高科技产业在襄阳自贸片区扎堆聚集。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了襄阳自贸片区的鲜明特色产业。形成了整车研发、生产、检测、售后、动力电池生产及回收利用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已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试车场三期,建成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风洞试验室等核心技术设施。依托汽车及零部件这一支柱产业,襄阳自贸片区正加速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

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孔令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协同发展做好文章,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通过制度创新,不断为创新驱动,为外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制度优势,促进三区共同融合发展。

自2017年挂牌以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自贸片区高擎先行先试的旗帜,勇立潮头迎揽八方来风,在积极探索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和新途径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今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襄阳综合保税区。这在襄阳口岸开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意味着襄阳可以享受“境内关外”特殊政策,可以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业务。将推进襄阳保税物流中心全面升级,培育集国际货贸、现代物流、展示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货贸物流产业集群。我们期待襄阳自贸片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襄阳及“襄十随神”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