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四大桃主产区之一,枣阳桃子种植规模稳居湖北省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点产桃县(市)榜首。如何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枣阳市委市政府全方位谋划,巧借市场之力,打造枣阳皇桃区域公共品牌,让枣阳皇桃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桃。2021,湖北三农观察专栏,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中国桃乡看枣阳》上篇《枣阳皇桃用品质作为“硬核”竞争力》。
好品质才有好市场
5月中下旬正是我国南方早桃上市时节,由于大量集中上市,导致市场行情不及往年,价格只有去年的一半,而枣阳市平林镇吴昊萱家庭农场的吴先林却一点不发愁,他说他家的鲜桃卖价高:
“我的桃子到哪个市场都比其他的桃子最少要高两毛钱,因为我的口感好,高两毛钱别人还是要我的。我昨天发两车,今天发了一车,最高的时候一天三车。一车有2万斤。”
吴先林自豪地说,他的桃子之所以不愁卖,其原因是品质好。枣阳是中国桃之乡,是全国四大桃主产区之一,从过去传统的单一种植到如今多样化标准化种植,从遭遇卖难到成为市场网红,枣阳桃农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改良种植模式的过程。
绿色标准化生产提升竞争力
过去枣阳桃农大部分种植早熟品种红桃系列,枣阳市淇渼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仕新介绍说:
“水果季节性比较强,10天半个月就结束了。单一的品种,市场的冲击就比较大,合作社的经营就会出问题。最大的原因还是现在市场饱和的原因,水果多了。”
近年来,由于湖北武汉、孝感、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内外众多桃园蜂拥而上扩大规模,造成枣阳鲜桃相对过剩、一度滞销。在市场冲击下,枣阳桃农们纷纷改良品种,提质增效,枣阳市淇渼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仕新:
“最开始种的毛桃,市场体量大了以后,造成市场饱和,刺激桃农改种品质好的黄桃,黄桃外观好看,口感好。我们合作社在这方面逐步更新,发展十几个品种,有黄金蜜1号2号3号,蜜字好的有十几个品种,还有锦绣等锦字号品种,可以增加收入。”
枣阳市平林镇吴昊萱家庭农场的吴先林告诉记者,鲜桃分红桃和黄桃两种,红桃市场价才1-3元/斤,而黄桃市场价是5-7元/斤,是红桃的两倍多。黄桃不仅价格高,而且错峰上市,从6月可以一直持续到9月。他说:
“我们农场总共有1200亩桃园,在2016年拿出600亩改进高端品种黄桃,种植黄金蜜、春蜜、蟠桃,价格前年开园是7元一斤,去年受疫情的影响也有5.8元一斤。”
在品种改良的同时,桃农们也开始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种植模式,标准化生产。枣阳市淇渼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仕新介绍:
“原来主要试用以氮磷为主的化肥,现在减少氮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农药现在改用生物制剂、防虫板,防虫灯。桃子的外观和口感上确实不一样。”
种了30多年桃树的新市镇邓鹏村村民苗永成告诉记者,在标准化种植后产量质量双丰收,效益也高了:
“效益大大增加,最少增加70%,红桃现在市场上是块把钱一斤,我们已经有订单了,最少不低于5块钱。”
枣阳市邓鹏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筹资8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30亩的水果交易市场,标准化加工鲜桃,来提高产品效益,合作社理事长张道兵说:
“我们按照客户的要求来进行筛选包装,按照50~60、60~70,70~80分级筛选再卖到市场上。以前没有标准,质量也差,价格差一些,现在实行标准化了,价格高,农户收入也提升了。”
大刀阔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千古帝乡的枣阳大面积种植桃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枣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产业,强力推进产业化建设,全市桃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优质桃种植面积近30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桃农亩平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据枣阳市特产技术服务中心副书记段毅介绍:
“枣阳市出台黄桃三年提质计划,加大财政投入、人员投入、技术支撑,计划打造10万亩枣阳黄桃高品质核心基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产量。每年引进10个品种,引进一批、选育一批、储存一批、然后再推广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