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在海南率先开展处方药网络销售,并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立海南电子处方中心;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4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上海召开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工作座谈会,围绕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工作进行座谈……
网售处方药的“松绑”之路,缘何如此审慎?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曲折而审慎的探索
事实上,早在2013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在河北、上海和广东三地进行试点,开展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零售。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经营者可凭处方销售处方药。2016年,由于主体责任不清晰、药品安全难保证等原因,网售处方药被按下暂停键。
2017年11月和2018年2月,《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两次对外征求意见,最终明确“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不得通过互联网展示处方药信息”。 直至2019年9月,新版《药品管理法》发布,允许“处方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政策为何如此审慎?一方面,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处方药市场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占药品终端消费市场的份额达85%以上,其中80%左右的处方药通过医院渠道销售。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药产业的疯狂扩张给监管带来难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为1251亿元,同比增长38.2%,占比达18.9%,而该指标在2013年仅为1.2%。
医库软件董事长涂宏钢指出,为满足疫情期间就医需求,湖北医保局开通互联网医疗医保在线支付,10余个省市推进第三方配送处方药模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互联网医药产业爆发式增长,这对政策松动影响很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傅虹桥认为,近期系列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经过多年市场实践和摸索后,网售处方药的监管逐步完善,相关市场行为将纳入合规体系。
重构医药行业格局
涂宏钢认为,政策放开对百姓来说有双重利好。首先是购药更加便利,尤其对于持有“长处方”的慢病患者,无须频繁“因药就医”;其次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中间环节缩短,精简的销售流程有效降低成本。这也将使部分二级医院的处境变得艰难。
对于医药产业链,政策调整则会引发连锁反应,利益各方将重新做出选择。傅虹桥认为,如果网上药店获得同等的市场机会,将倒逼公立医院挤掉药价虚高水分、提高服务质量。
药店与网售平台长期处于竞争关系,生存空间可能被挤压。涂宏钢介绍称,中国药店数量在2019年到达高点,随后开始减少,走向规模整合和连锁化。在电商巨头的“碾压”下,中小型药店的生存堪忧。
傅虹桥指出:“有些药店可能直接被第三方平台收购,或者与之达成合作,在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模式下,药店的议价能力反而会提高。药店会不会受到损失,能否真正实现线上化,都取决于即将推出的监管细则,以及未来线上平台和药房的关系。”
安全性难题待解
在线上购买处方药,用药安全是最大风险点。记者登录某医药电商平台,询问客服购买处方药的流程,得到的答复是:先添加用药人信息,选择线下确诊疾病,支付成功后由平台医生开方。整个操作过程不足5分钟,甚至不用提供完整处方,仅在付款页面提示“请确认您已在线下医院完成就诊。”
在某抗生素类处方药的展示页面,“满68免运费,购买5盒组合装省9.9”的促销标识十分醒目,下方附有寥寥几句服药禁忌和副作用,当记者询问“购药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时,客服表示“发货前会有专业的全科医生进行审核。”
“确保处方流转的真实可靠是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全程留痕,监管难度不算太大。但更多的风险在于没有处方也能买到药。”傅虹桥说。
他透露,监管方正在着手治理行业乱象。“在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很多措施都被纳入议程,例如线上购药必须出具首诊处方、禁止购药后平台补方等。”此外,作为购药过程的核心环节,处方流转的流程还没有完全打通。但目前,已有多地尝试建立统一的处方流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