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天天学习》特别策划“笑起来真好看”系列,记录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带您一同感受乡村的美丽蝶变。
天天学习“抓一只能下蛋的鸡”是习近平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说的话。其核心思想是,科学运用本地的优势资源,从而为地方发展提供长久的支持。这是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脱贫思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最贫困地区在闽东。宁德地区是当时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经济总量排在全省最末,俗称“闽东老九”。下党乡更是宁德地区四大特困乡之一,是全省唯一“五无乡”,没有公路、自来水、电灯、财政收入和政府办公场所。
1988年,35岁的习近平来到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一年后的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说,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习近平听后非常重视,表示一定要去下党乡一趟。
△1989年7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徒步深入下党乡调研。(资料图片)
1989年7月,习近平第一次到下党乡调研。一行人早上6点多从寿宁县出发,9点多坐车到了平溪乡,再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走7.5公里的崎岖山路,11点多才到了下党乡。
当时寿宁县的干部很少去下党乡,习近平更是第一位到下党乡的地委书记。为了迎接地委书记,当地乡亲们自发在路边摆摊,为习近平一行人递上清凉汤、绿豆汤,连连说“路上辛苦了”……
到了下党乡,习近平在一间小学教室里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当地干部情况汇报,与干部群众进行讨论。之后习近平作了讲话,具体指导下党乡的脱贫之路。
会议明确,要优先解决下党乡的通乡公路、水电照明两大问题。习近平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我同意。”
有人提议从邻近乡拉线过来,尽快通电。对此,习近平提出一个更加科学、长远的思路:“拉线过来,看似见效快,实际背了电费的包袱。下党有水利资源,咱们自己建个电站,等于抓一只能下蛋的鸡。”
现场办公会结束,习近平一行人午饭吃的是当地乡村小菜,下午接着去其他几个村调研,晚上才回到寿宁县城。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8点多,一趟下党乡调研用了14个小时。
回忆起这次调研经历,习近平感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同时,下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和坚韧让他深受感动,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乡亲们的“那一碗绿豆汤、那一杯草药茶”……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资料图片)
下党乡调研之行,体现出习近平身上求真务实的风格、科学长远的扶贫思路,还有“马上就办”的责任心。
回到县城的第二天一早,习近平并没有返回宁德地委,而是在寿宁县政府开会,与各个单位的干部们研究寿宁县、下党乡的发展方案。
习近平当场拍板,地委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32万元用于修路,40万元用于水电站建设。他要求下党乡集中精力搞好电力和公路,办一件成一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实际上,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曾九次到寿宁县、三次进下党乡,一步一步,用坚实的脚印丈量当地脱贫发展情况。
二进下党,是1989年7月底。当时,下党乡遭遇暴雨洪灾,习近平陪同省长冒大雨、蹚大水,现场察看受灾情况。习近平一一慰问了受灾乡亲,给受灾最严重的32户村民每户发放1500元救灾款,同时划拨15万元资金用于公路、堤坝修复和学校修缮。
三进下党,是1996年8月。习近平一行人到下屏峰村察看灾后重建工程,之后划拨100万元帮助下党乡修桥、铺路和生产。他还是要求按照现实困难情况,实事求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2017年1月3日,去下党乡赶圩的大丘下村村民王明照(左)和王明全(右)老人乘坐中巴。
1991年1月,下党乡建成第一条公路,打破“五无乡”的历史;同年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点亮”乡亲们的新生活。
近年来,下党乡重点发展茶产业、旅游业,乡亲们办起定制茶园、民宿、农家乐等。2018年,下党乡建档立卡的118户贫困户504人全部脱贫。
当年,习近平从寿宁县城到下党乡需要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如今两地车程只需要50分钟左右。
△下党乡村民王光朝站在自家茶园里露出幸福的微笑。
2019年是第一次到下党乡后整整三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收到了下党乡党员干部群众的来信。
获知下党乡脱贫的喜讯,总书记非常高兴,回信时不禁回忆:“当年‘三进下党’的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他勉励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