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岐山臊子面的“三种味道”

今年“五一”假期,2.3亿人次的国内游客量又一次带火了众多特色美食。而提起陕西岐山县,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一定会是“西周发祥地”,往往是那碗闻而生津的五色臊子面。

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一碗配菜丰富的臊子面,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五种颜色既好看又好吃。相传臊子面源于周代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到了今天,臊子面成为岐山及关中一带招待客人的便饭,新媳妇过门、孩子过生日、给老人祝寿,通常都以臊子面招待客人。

近年来,岐山立足当地发展实际提出发展“一碗面”经济,通过产业链条的延长,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一碗面”经济中来,赋予了臊子面更多味道。

“甜”

全村务工收入有望突破百万元

凤鸣镇水泊村是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该村的胡萝卜和蒜苗在岐山当地很受欢迎,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绝佳配菜。目前,水泊村种植了1100多亩蔬菜,其中红萝卜500多亩、年产量35万斤,蒜苗600亩、年产量约3.6万斤。

水泊村党支部书记罗增建告诉记者,规模化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另外,通过与成熟的企业合作,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务工,预计今年全村的务工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今年58岁的魏文仓是当地的种菜能手,尝到了规模化种植的甜头。目前他在村里合作社务工每月能收入3600元,魏文仓的爱人也能获得每天60元的务工收入。

除了水泊村,雍川镇何家村的千亩花椒、三县寺村的千亩大葱生产基地,枣林镇范家塬村的千亩油菜生产基地,蒲村镇鲁家庄村的5000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益店镇永新村的千亩黄花菜、秋葵时令菜生产基地,无不依托“一碗面”背后庞大的市场焕发勃勃生机。

“辣”

全县深加工产值53亿元

醋是岐山臊子面中的灵魂,一碗好面需要醋来增色添味。天缘醋业作为目前陕西最大的制醋企业之一,年产能6万吨。公司副总经理韩永宏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制醋每年消耗麸皮5000吨,小麦、玉米3000吨,原料90%都能从当地采购。此外,公司还在岐山建立了1100亩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辣椒是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中盛产秦椒,香而不辣的口味让秦椒颇受欢迎,但是秦椒的名气远不如川椒,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味道。

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鸡辣椒”为依托的辣椒深加工企业。公司负责人吕怀礼告诉记者,围绕做大做强“一碗面”经济,公司积极与周围村镇共同组建农业合作社种植辣椒,带动周边就业岗位2000个,增强了周边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谢凤鸣”传统手工空心面,高端产品半斤多能卖到30多元;“秦忆浓”臊子面,年生产即食臊子面100万箱、肉制品5000吨、五色干菜500吨、专用汤料2000吨……38家深加工企业、53亿元深加工产值,臊子面不仅给岐山县域经济带来无限活力,更通过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香”

1.4万餐饮经营者把美味传四方

2004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谢新辉来到甘肃兰州,开起一家名叫“金穗岐山食府”的餐厅。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谢新辉很清楚,经营正宗的小吃既要突出家乡特点,又要兼顾当地消费习惯,但这也让他费了不少脑筋。开业前,他和厨师们反复尝试,终于研制出一整套具有独特风味的陕西美食秘方,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兼顾了旅游消费市场。臊子面、擀面皮、臊子排骨、臊子夹馍、合盘凉菜等十数种名小吃成为餐厅的招牌,正宗的陕西风味不仅得到了在兰州的家乡人的认可,更给兰州餐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餐厅火了,从早上9点开门营业到晚上10点关张,顾客络绎不绝,高峰时翻台能够达到十几次。每逢节假日,谢新辉都会在店外支起长条排桌和遮阳伞,长长的排号队伍让岐山臊子面跻身当地网红美食行列。

2018年6月,谢新辉注册了甘肃锦三秦餐饮有限公司,新店经营面积达1500平方米,生意蒸蒸日上。

无独有偶,赵雅兰的“楚庭秦苑”餐饮连锁店在网红餐饮遍地的湖南长沙开了7家门店;俞红“美阳”拥有线下直营店3家、加盟连锁店12家,拥有线上平台代理商90余人,特色民俗食品年销售额2200万元……岐山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有1.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开餐厅,经营传统臊子面和擀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