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红迹: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2021年1月5日,《北京晚报》在《京畿红迹——点亮北京的100个红色地标》中,以地图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出100个红色地标,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本期“京畿红迹”探访的第五处红色地标是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京畿红迹: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他是八路军一员虎将

白乙化

白乙化,字野鹤,大学期间阅读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大量进步书籍,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怀激愤的白乙化向校方(北平中国大学)提出抗战申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校方(北平中国大学)同意了他的申请,并保留了他的学籍。从此,白乙化的身影再没离开过抗日救国的阵营,从大学校园到东北垦区,从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到八路军晋察冀步兵十团,他都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根据党组织的指示,1940年,白乙化率八路军晋察冀步兵十团挺进北平(北京旧称之一),创建抗日根据地。在北京密云,他以云蒙山为据点,亲自挑选出40位富有经验的干部组成地方工作团,深入云蒙山区、白河两岸发动群众,开辟新区。为掩护新区开辟,白乙化亲自率队深入伪满洲国的丰宁(现属河北)、滦平(现属河北),运用游击战术,连克五道营子、小白棋、司营子等日伪据点……白乙化率领的部队矫健灵活,在日伪军眼皮底下神出鬼没,令日伪军昼夜不安。

地方工作团乘机深入山地、河岸,积极开展工作,摧毁伪保甲政权,建立游击队、抗日村政权和救国会、自卫军等群众抗日组织,在此基础上,于1940年6月正式成立了丰(宁)滦(平)密(云)抗日联合县,硬生生地在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带开辟出一条连接冀东、平西两大根据地的交通走廊。1940年12月15日,八路军晋察冀步兵十团在冯家峪一带歼灭了号称“常胜部队”的日军哲田中队90余人,取得了又一轮反扫荡的胜利。

1941年2月4日,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直雄带了170余人沿白河川向我根据地进犯,在张家坟与丰滦密游击大队遭遇。白乙化指挥游击队且战且退,准备诱敌至鹿皮关全歼之。当他第二次跃上山顶的一块大青石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头部……

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这是白乙化的豪迈誓言,更是他的人生写照。1984年,北京市密云县(现密云区)人民政府在石城镇河北村南山建立了白乙化烈士纪念碑,2007年,又在纪念碑的基础上建立了白乙化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