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理工学院:用好红色资源 让党史学习教育“热力十足”

“师生党员同台上党课、推出系列党史微视频、打造红船精神传播阵地、用专业知识服务红色基地建设……”自党史学习教育按下“启动键”以来,温州理工学院迅速行动、精心组织、扎实部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着力抓好专题学习、政治引领、专题培训,同时还充分利用好各类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掀起学习热潮。

深挖校内红色资源 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

“就是这样一艘小小红船,开启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航程……”在温州理工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上,该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思政课教师项晓正深情地向广大师生党员讲述红船的故事,对“红船精神”进行解读,并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红船精神”的运用与发扬。

与此同时,学生党员林紫薇也在学院的“红船精神传播阵地”向来宾讲述“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她就与其他党员志愿讲解员一起接待了校内外参观学习者近千人。

在这近五百平米的“红船精神传播阵地”里,充分融入红色元素、智慧元素和理工元素,设置了教育区、展示区、会议区。温州理工学院还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依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大力推进“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着力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除此之外,温州理工学院还选拔了一批包括学院领导在内的师生党员分别组成党史学习教育讲师团和青年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校内外开展巡回宣讲,二十多个不同主题的党史教育专题党课内容丰富,还会根据相关单位的要求量身定制。同时,为了扩大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宣讲团的党员师生们还录制了一批微党课,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传播,第一批微党课点击量均已破万。

校内外人员纷纷参观学院“红船精神传播阵地”

“重温长征之路,回顾这段峥嵘岁月的点点滴滴”,温州理工学院国际教育与合作学院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师生共上一节党课活动,邀请师生党员讲述家乡长征路上的故事。来自贵州的教工党支部书记刘正兵老师在党课中分享道:“贵州留下了无数的红色故事和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这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指引着贵州人民奋勇拼搏,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重温长征之路的每一次党课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听完这一堂堂的特殊党课后,大学生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

精挖校外红色资源 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

与温州理工学院直线距离50多公里的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卧镇是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所在地,也是学院的校地党建共建基地和红色乡村振兴研究与实践推广基地。

连日来,温州理工学院的领导、师生党员相继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平阳凤卧镇,去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进行参观学习,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党员则带着专业的测量工具发挥专业特长,对平阳县凤卧镇革命老街进行外立面测量,为后期外立面设计、街面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党员教师应子怡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前往凤卧进行洽谈和实地考察了,经常是一下课就走,回来已经往往是深夜了,他牵头打造的平阳县凤卧镇“红色旅游+绿色发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该项目助力打造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助力革命老区焕发新机。

“江河,寓意着养育我们生命的瓯越水系;茶花,寓意着在历史长河中浴血献身的浙南儿女……”清明节期间,在温州市翠微山烈士陵园,来自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徐心媛同学正深情地为前来悼念的群众介绍烈士的光荣事迹。为引导广大群众铭记历史、学会感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哀思,作为该学院“红话筒”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已经是徐心媛同学第三次放弃假期,在烈士陵园担任讲解员了。

为了培养大学生义务讲解员,向社会各界人士传递红色正能量,温州理工学院与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合作,共同创建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并成立了“红话筒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六年多,服务时数超万余小时,现有60余位成员。

“温州理工学院充分激活高校党建动能,助推地方党建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同时,积极鼓励师生发挥高校党建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到地方党建,实现双方红色力量的共同提升。”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