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安葬的是米兰芬烈士,他是1947年我们平林解放的时候,随着刘邓大军(南下),解放了平林以后,留任平林区的区委,为了人民的事业,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牺牲时只有21岁。……”4月1号,在枣阳市平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米兰芬烈士墓前,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为烈士扫墓献花,为小学生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
王心荣老人给青少年学生讲述米兰芬烈士的英雄事迹
这位讲故事的老人就是荣获《中国双拥》2018年度人物“提名奖”的平林镇退休干部王心荣。1979年的一次偶然工作,让王心荣与米兰芬烈士产生了联系。此后近40年,王心荣为米兰芬迁坟、修墓地、建烈士纪念碑、寻找后人……牵出了一段跨越生死的革命情谊。
1979年,王心荣任平林区政府文书,当年枣阳需要汇编地方简志,为此王心荣开始四处走访,了解到米兰芬烈士的英雄事迹。
1943年,年仅16岁的米兰芬在河北省景县城北大米庄入党并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救国会。1947年6月,米兰芬随刘邓大军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由黄梅等地转战到洪山。平林区解放后,米兰芬任平林区区委委员兼公安助理。1948年,襄枣一带刚解放。当年冬天,米兰芬率部追剿了一批土匪,在前去参加公判大会的路上遭遇国民党残余部队。枪战中为掩护战友撤退,米兰芬腹部中弹牺牲。
王心荣老人为米兰芬烈士献花
米兰芬的墓地不远处有一所学校,师生们经常去给米兰芬烈士扫墓。2003年,王心荣调往镇人大工作。就在退休前,当地群众向他反映,米兰芬的墓地遭到严重破坏,几乎夷为平地。王心荣决心为米兰芬修坟。王心荣的生活并不充裕,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40元,请人修整了米兰芬烈士墓,扶正了墓碑,培好了坟土,并在墓地四周种上了红花、五角星等植物。
然而,有一年清明节,王心荣发现没有人前来扫墓。王心荣向学校打听得知,学校里安全抓得紧,老师们怕学生到这样偏远的地方来发生意外。一个火花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能不能把米兰芬烈士墓迁到公路边上?
回到镇上,他向镇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领导支持,但迁建烈士墓的花费不是一个小数目。接下来,王心荣向枣阳市的很多单位发去亲笔求助信,在这一封封的求助信里,王心荣言辞恳切地向他们说明了迁建米兰芬烈士墓的原因。4个多月后,米兰芬烈士墓的筹建账户上收到了社会各界5万多元捐款。
平林镇中学学生向米兰芬烈士敬礼
2005年,在王心荣操持下,米兰芬的墓地由杜家老湾村迁移到现址——平林镇唐宋公路旁。2006年4月,一个以纪念米兰芬烈士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2015年,枣阳民政部门为平林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了外围墙,并将配套设施建设到位。
平林小学师生为革命烈士扫墓献花
“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等节日,平林镇3000多名师生和镇直各单位党员团员都会来到教育基地扫墓,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王心荣说,他也会热心向前来扫墓的人讲解先烈的故事。
“现在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悟思想,开新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开展党史学习的前提下多做实事。”王心荣老人说。
10多年来,平林革命烈士纪念碑没有专门的养护人员,王心荣和老伴儿就成了义务管理者,隔三岔五就到现场栽花种树、松土除草。“以后,我要去世了,谁来慰藉米兰芬的在天之灵呢?”王心荣说,2011年他动了寻找米兰芬家属的念头。当年9月,在湖北、河北两地媒体和民政部门的帮助下,确认时年83岁的秦振发就是米兰芬的外甥,同时也找到了米兰芬的二侄子米同成。近几年来,米兰芬的家人们已经多次前往平林,祭奠逝去的亲人。
平林小学学生杨宇欣表示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又是一年清明时,连日来,王心荣每天都要在平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墓前对青少年学生和党员干部讲解烈士的英雄事迹。听过王心荣老人讲的故事,青少年学生深受教育和启迪。“刚才听了王爷爷的讲述后,我认为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平林中学学生生龚思越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像米兰芬烈士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好好学习,争取长大以后做一个像他一样的有用之人。”平林小学学生生杨宇欣说。
融媒体记者:谢远道 吴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