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重要要求,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按照这张蓝图,湖北正全力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武汉城市圈:既要“领唱领舞” 又要“合唱共舞”
从昨天起,湖北省内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正式启动,而在武汉城市圈,已经50家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实现实时结算,占到首批上线定点医疗机构数的八成。今天来汉打工的孝感人余先生,就成功用孝感的社保卡,完成了医保结算的全过程。
医院患者余先生:“这样跨地区能结算,不用回家去,来回跑,提供了不少方便。”
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总会计师陈玲:“持参保地的医保卡到门诊就诊,个人账户直接结算,把我们本地优质的医疗资源开放、共享。”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是老百姓感受最真切的。而交通的通畅,更是武汉城市圈九家“合唱共舞”的基础。今年,全长560公里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通车;地铁11号线东延至鄂州葛店;武汉到洪湖、武汉到孝感等7条高速通车,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产业的融合也在加速,这几天,岚图汽车首款车型开启预售,车灯制造商三立车灯格外忙碌。这家中韩合资企业,2018年来到洪湖新滩,看中的正是通过汉洪高速,可以40分钟直达武汉下游整车厂。
湖北三立车灯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勇:“选择在新滩是因为场地租金比较便宜,离武汉又很近,我们主要向东风供货两款汽车大灯,他们的年需求量是8万台左右,我们的生产线可以完全满足。”
今年,武汉还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并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加大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武汉在鄂州、孝感、咸宁、黄冈、潜江、仙桃、天门等地投资的工业项目550多个,设立了“中国光谷•孝感产业园”等20个“园外园”;黄石、鄂州、黄冈鄂东城市主动融入武汉,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强化关键共性技术跨区域联合攻关和转化。
襄十随神:交通为轴 串珠成链
两翼驱动”,就是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型发展。按照规划,襄阳这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将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还将成为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市场枢纽。上周,今年的第一趟“襄西欧”从襄阳发车,装载了50个集装箱的专列只需要21天就可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襄西欧”不仅为襄阳本地企业服务, 还辐射周边城市,十堰、随州,神农架的货物,也都是这趟班列的“常客”。
襄阳市商务局口岸科副科长赵坤:“通过外向欧陆大通道的建设,班列的集聚效应以及充分发挥已有周边随州的农产品,十堰的汽车零部件,以及仙桃的防疫物资通过襄阳的外向物流大通道发运。”
在产业协同方面,襄阳通过建立共同的汽车产业大型原材料的配送基地,完善汽车产业链的闭环系统,打造武汉和襄十随汽车工业走廊。
宜荆荆恩:一体规划 产业协同
副中心城市宜昌,则是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引领和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今天上午,宜昌发改委主任就专程来到恩施,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产业协同发展等具体工作,和恩施发改委进行沟通。
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康新:“大家觉得要抓紧编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这样一个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来统筹区域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
恩施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泽刚:“把我们的原来四个市州打造成为一个整体,就是一体化推进这样的话就能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宜昌、荆州、荆门,都有很好的磷化工产业基础,去年,三地共同协作,组织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参加2020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共申报47个平台服务和实体项目,计划总投资290.95亿元。
宜昌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我们以兴发、宜化、新洋丰等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了‘龙头企业+创新中心+产业联盟’的特色组织系统,首批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已到位。”
目前,宜荆荆恩城市群共拥有15个专业化工园区、7条主导产业链。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237家,其中年产值过百亿元的10家、进入中国石化企业500强的11家。今年,集群产值规模力争达到3500亿元以上。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冯志强 尚大原 杨慧华 姚涛 张龙 张雪晶 王戎 胡文超 襄阳台 宜昌台 恩施台 东西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