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印发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湖北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的通知》,尾矿库综合治理是十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湖北省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分年度提出具体目标任务:2018年底前,摸清全省尾矿库底数,闭库销号一批无主库;2019年底前,完成无主库中危、险库治理;2020年底前,全省尾矿库数量要控制在200座以内,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尾矿库综合治理专项战役全面打响。
面临治理资金不足、无主库头顶库治理任务重、尾砂综合利用困难大的实际问题,在愈挫愈勇的执着和坚守下,奋战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省交出了一份醒目的成绩单——
通过省市县三级尾矿库综合治理专项战役指挥部和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截至2020年底,全省存量尾矿库、头顶库、历史遗留无主库数量与专项战役开展前的2017年底相比,分别由271座、82座、99座减少至114座、26座、0座,下降58%、68%、100%,完成将全省尾矿库数量控制在200座以内的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专项战役,我省争取和安排国家和省级资金1.39亿元、撬动地方和企业投资9.45亿元,闭库销库和升级改造了177尾矿库,彻底消除了危库险库。除在建和正在闭库以外,现存尾矿库实现100%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85%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并实现与省应急厅联网,尾砂综合利用工作逐年增多,彻底改变了我省尾矿库安全生产基础差、长期停用无人管的局面,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本质提升。
△ 大峪口龙会冲升级改造后的安全大坝
根治大患,历史遗留无主库清零
“无主库”是无生产经营主体尾矿库的简称。2010年以来,因受矿产品市场价格影响,我省部分规模小、品位低的黑色和有色矿山企业濒临破产,投资人撤资而去,矿山对应的尾矿库也沦为事实上的无主尾矿库,而个别能联系上的业主资不抵债,也无力筹措资金用于尾矿库隐患整改。
据统计,“无主库”数量占全省尾矿库的四分之一。大量历史遗留“无主库”长期停用无人管,排水系统和排洪系统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治理难度非常大,其中很多还是“头顶库”,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是尾矿库治理的“心腹大患”。
生命至上,安全为天!企业走了,留下的大患怎么办?湖北的回答是:决不任其发展,困难再大,也要根治,彻底消灭无主库。
一座尾矿库闭库资金动辄几百上千万,对于无主库,属地县级人民政府是闭库治理的责任主体,闭库资金无处筹措是专项战役最大的拦路虎。为此,省应急管理厅多方协调,先后争取到应急管理部专项资金7931万,在省财政厅大力支持下,又从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拿出6000万,总计近1.4亿元,其中1.045亿元用于无主库治理。同时,省应急管理厅协调各地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落实配套资金,其中,全省市县两级政府共配套1.85亿元。专项战役以来,全省累计完成114座无主库闭库治理。
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大地尾矿库如今玉米飘香、鱼跃池塘。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险象环生的尾矿库。为解决整改的最大难题——资金,郧阳区创造性的引入第三方,由区国资委下属的昌欣生态修复有限公司作为全区无主库治理的业主单位,承担闭库主体责任的同时,对治理资金进行兜底,连续三年投入配套资金3100多万元,对全区20座无主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昌欣生态修复有限公司将露天矿山开采矿权收益补贴尾矿库治理所需投资。目前,郧阳区尾矿库数量已由2017年时的24座减至0座。
矿资源丰富的鄂州市也全力以赴,在鄂州市应急管理局的强力推动下,市区镇三级配合、上下联动、层层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工作。2018年,鄂州市13座无主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提前2年完成无主库治理任务。
△ 省应急管理厅检查组到黄石尾矿库调研
三年来,省应急管理厅采取不间断的检查督查、督办约谈、明确无主库认定标准、下达闭库指标等措施,彻底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截至2020年底,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全省历史遗留无主库清零。
因库施策,分类整治“头顶库”
“上游头顶库,心里直打怵”这是人们对“头顶库”的描述。“头顶库”是指初期坝坡脚起至下游尾矿库流径1公里范围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的尾矿库。
由于部分“头顶库”安全投入、管理维护不到位,加之周边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头顶库”的安全风险逐渐引起各地重视。
据调查统计,高峰时,我省“头顶库”多达82座,主要分布在十堰、黄石、宜昌、鄂州、荆门、武汉、恩施等地。有些头顶库建设在前,下游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在后,下游生产生活设施搬迁的责任和费用难以落实,若要企业对尾矿库提级改造则费用较大,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但这并不是退缩的理由,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监察专员窦宝永说。
站在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尾矿库前,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植,根本看不出这里原来是一个坝高28米,堆积库容1305万立方米,下游700米范围内有7个自然湾,居住着1800名村民的典型“头顶库”。
2017年3月12日铜绿山发生溃坝险情后,该尾矿库成为一座险库,次年被省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和原省安监局挂牌督办。大冶市委托中南勘查设计院对整个坝体(约3公里长)进行了全面钻孔勘察,耗资1057万对采空区和溶洞进行注浆治理。2019年11月,铜绿山尾矿库完成闭库。
△ 铜绿山现状航拍
铜绿山只是大冶全面治理尾矿库的一个缩影。治理期间,大冶成立政府市长任指挥长的尾矿库综合治理指挥部,按照“一库一方案”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市累计争取上级和安排本级及企业资金1.3048亿元用于尾矿库综合治理。截至2020年底,大冶市累计完成闭库144座,全市尾矿库总量减少85%,其中“头顶库”减少50%,消灭了“无主库”和险、危库,提前1年完成长江大保护3年闭库目标任务,居全省县级闭库之首。
3年来,为督促指导全省各地“头顶库”企业完成闭库和升级改造,省应急管理厅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积极协调专家帮助完善治理方式选择、进度安排、治理经费筹集等内容,切实提高“头顶库”安全保障水平。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我省累计完成56座头顶库的闭库,6座升级改造,1座搬迁下游居民。
变废为宝,实施尾砂综合利用
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不断提高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阳六国化工磷石膏库内,满载磷石膏库的卡车正一车车井然有序的驶向库区东侧建材加工厂,通过加工,磷石膏变成了水泥缓凝剂、石膏板和石膏粉。如今,这座建材厂每年可以消耗40万吨磷石膏,相当于六国化工年产生量的40%,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扩展,可实现每年产生的磷石膏全利用。
尾矿库闭库是治标,综合利用,消耗增量减少存量才是治理尾矿库的根本之策。省应急管理厅大力推动地下矿山采用尾砂充填技术进行采矿。
黄石地下矿山采空区治理与尾砂利用结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以大冶铁矿、大冶有色铜绿山铜铁矿为首的国有矿山在尾砂充填上发挥引领作用,目前黄石正常生产的地下矿山中有60%都采用了充填采矿技术,年尾砂利用量达177万立方米,尾砂利用量相当于2018年省级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的12座尾矿库闭库总库容,12座尾矿库闭库治理总费用是4600万元,无形中节省了4600万元。
为支持尾砂综合利用,2020年7月,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2020年9月1日起,全省纳税人开采尾砂,免征资源税。目前全省基本形成黄石、宜昌、荆门三个尾砂和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