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有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受到各方普遍关注。如何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筑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壁垒,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社会各界的关切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视光师李岩。
李岩认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与学习压力、长时间近距离读写等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近距离读写时间越长,户外活动时间越少,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越高。随着儿童青少年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网课铺天盖地,学习成了儿童青少年每天生活的全部。“学习上课期间,长时间近距离读写时,眼睛睫状肌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引起睫状肌痉挛,造成‘调节性近视’。‘调节性近视’在经过休息或治疗后,视力有可能改善或短暂恢复。但如果不能及时调节,晶状体在失去睫状肌的有效调节后,会出现增生、变厚,最终导致近视。”李岩说。
资料图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在眼睛近视防控方面有重要作用。李岩建议,在家庭层面,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户外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孩子们走出室内,沐浴阳光,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能有效预防近视且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节假日放假时,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自然光线下户外活动,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散步、放风筝、爬山等活动。“为什么阳光下户外活动可预防近视?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的眼睛和身体接触到的太阳光可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研究表明多巴胺可有效地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防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其次,户外活动时光照强度高,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从而增加视物清晰度,延缓近视发展。此外,户外活动时视野开阔,理论上所观察到的物体都在远点,例如放风筝,放风筝不同于室内乒乓球、篮球及羽毛球等运动,风筝飞的位置相当于将视点放在远处,使眼睛处于与长期视近距离物体时正好相反的状态,此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能充分放松睫状肌,有效缓解视疲劳,也是近视防控的关键因素。”李岩介绍说。
在政府层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防控近视的规章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乐于参加并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落实教育的核心价值“德体智美劳”全面发展,“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根本目标。”这是全国两会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引发“刷屏”效应的一段讲话,也是包括李岩在内的众多儿童青少年健康守护者们的心声。
在学校层面,要按要求设置充足的体育课程,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类似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的小球运动,双眼以运动的球为目标,不断来回移动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要求眼睛跟随球的运动轨迹不停上下、远近调节,促使睫状肌不断收缩和舒张,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强化眼部肌肉,会改善因长时间近距离阅读等造成的视疲劳。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乒乓球、羽毛球及网球等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快、力量大,临床中常见因羽毛球、网球等撞击造成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等的患者,请大家在此类运动过程中,尽量佩戴防护镜,避免造成伤害。
李岩提醒,针对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群体,除加强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外,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到正规医院就诊,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案。同时,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眼都存在潜在的视网膜脱离风险等,尽量避免从事潜水、跳水、蹦极、足球、篮球等高强高压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