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有个小而美的“黄杨村”

修剪枝叶、手工造型、采摘树籽……伴着清晨悦耳的鸟鸣声,60多岁的种植户茅景昌和老伴儿精心照料着自家种植的3亩黄杨。放眼望去,村子里一棵棵造型独特的黄杨树苗整齐排列,形如瓜子的叶子随春风欢快抖动。

“去年我们老两口卖了300多棵黄杨,收入40多万元,昨天还有个山东的老客户一次性买走了31棵。”提到黄杨带来的变化,茅景昌笑得合不拢嘴,比起他过去开货车跑运输的日子,现在的生活幸福感十足。

茅景昌所在的园艺村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是上海市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作为“大上海”里典型的“小乡村”,园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有着许多特别之处。

与大多数乡村普遍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不同,园艺村是远近闻名的“瓜子黄杨之乡”,这里全村约800户村民中,有675户种植黄杨,每年有成千上万棵造型黄杨被运往全国各地。

据园艺村第一书记顾益辉介绍,随着老百姓对生活环境绿化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园艺观赏苗木市场兴起。园艺村可种植面积只有2875亩,平均下来每户种植面积不足4亩,而黄杨让“小块头”的土地发挥出了“大能量”。2020年,全村共种植1000余亩黄杨,销售收入高达4000万元。

照料黄杨不靠力气大小,而是靠心灵手巧。村里种植黄杨的大户施鹤生告诉记者,不论是修剪造型,还是挖土移栽,照料黄杨要靠村民们的手上功夫,是精心细致的活儿,机械化参与很少。

“黄杨生长缓慢,通过年复一年的修剪和绑扎,10年至15年时间才能基本定型,要实现‘宝塔’‘虬龙’‘云片’等精美的造型则需要更长时间。”施鹤生说。

据顾益辉介绍,过去几年,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为黄杨交易搭建线上线下平台,组织种植户参展盆景、园林展销会,逐渐改变园艺村黄杨交易“提篮叫卖”“守株待兔”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推进品牌化建设,发展以“黄杨”为主题的乡村文旅产业。

通过整治人居环境、修复河道生态、重塑农宅风貌,园艺村已完成1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呈现出“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乡村新风貌。

最近,园艺村的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一件大事——今年5月,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园艺村的黄杨已被选为重点推广的特色花木。

“环境变好了,钱也赚到了,连呼吸的空气都更清新!”茅景昌说,乘着这场国家级花事盛会的“东风”,“黄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