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体育课有了更多选择

3月,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启了春季学期。跳绳、游泳、足球、乒乓球……与运动为伴,体育在校园里的多元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

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下,体育教育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尝试。云南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体育课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积极引入体育俱乐部,弥补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短板,目前全校有足球、跆拳道、游泳、高尔夫、篮球等多个特色体育项目,让不同学龄段孩子有更丰富的选择。体育教研组长黄顺明说:“每天学校固定开展30分钟大课间,每周三节体育课。许多班级还自发形成了晨跑、晚练等锻炼时段。孩子们不仅在运动中感受快乐、获得健康,还可以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体育特长。”

云南省昆明市某小学三年级2班徐晟杰的妈妈颇有感触:“孩子的班主任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假期还让孩子们参加了春城体育节平板支撑、慢跑、跳绳三个项目的线上打卡。因为有趣,所以孩子每天都坚持。”

随着各地中考体育政策的落地实施,校园体育教师也在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学校体育教育迈向新阶段,要形成考试在初中,根基在小学的理念。”黄顺明说。“接下来,学校打算尝试‘体育教学走班制’,根据学生选报的体育项目,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传统的分班制,采用专项上课的方式,组成诸如篮球班、足球班、跳绳班等,促成一校多品、一生一长、一师一专、一项多队。”

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颁布,以及北京市教育教学各项改革要求在去年的密集出台,新学期开始,为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各学校各年级也全面加强了体育、劳育、美育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学校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课间操等,保证学生每天能够参加体育活动1小时;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需求,学校也推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项目。”北京市第十中学校长葛保红表示,像高一年级的同学,上体育课时会把他们原有的教学班打散,让学生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重新组合班级开展活动和授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而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体育中考,学校也会根据他们选修项目的不同将学生分开,有的放矢地完成体育锻炼和体育项目学习。

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日前也表示,“身体是基础,美育是内涵,劳动教育体现社会责任。如果能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日常教学中,这些素质的培养与最终实现升学目标,既是水到渠成,也是殊途同归。四中坚持了多年,保证学生们每天一节体育课。”马景林特别指出,“不要占孩子们的体育课”,是现在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体会,只有让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