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为何未设GDP具体目标?国家发改委解读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在解决老百姓烦心事和操心事上,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举措?未来5年,我们的生活会迎来哪些新变化?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副主任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回答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GDP首次未设具体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GDP历来是最具综合性、也最受大家关注的指标。规划纲要草案将GDP作为主要指标予以保留,同时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需要全面准确的来理解这种表述。



第一,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这次规划纲要草案主要指标表中仍然保留了GDP指标,只不过是指标值的表述做了调整。

第二,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不顾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后果;但另一方面,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合理的增长,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规划纲要草案的处理方式有效兼顾了这两方面需求。经济增长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

第三,通过多方面衔接测算,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但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五年规划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胡祖才在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情况后表示,五年规划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此次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胡祖才表示,这些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规划纲要草案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引导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重点讲了消费问题。他表示,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还要着力扩大商品消费,包括大宗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绿色消费。

在汽车方面,要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引导一些地方和城市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这有利于扩大汽车消费,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

在住房方面,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推进更充分更有质量就业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胡祖才介绍,此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主要是推进更充分更有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胡祖才表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胡祖才介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要基本同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胡祖才介绍,此次规划纲要草案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同时,强化对困难人群的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