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乡文化村落
水利兴农
七方镇田间飞防作业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乡村要有新风貌、新生活。
近年来,枣阳市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做到规划先行、全域推进、内外挖潜、统筹布局、协调推动、建章立制,实现美丽乡村“点上突破、线上推动、面上提升”,打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枣阳样板”,被评为全省2019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县(市)第一名。2月18日,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授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是襄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三个引领”跑出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度
通过领导推动、规划促动和示范带动,有力促进枣阳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三级书记”齐力抓、“四套班子”齐上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规划引领。乡村之美,贵在环境。为保留多年传承的乡村风貌和农家韵味,该市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财政拿出1000万元聘请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并积极发动乡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结合地区特色和居民意愿,推进规划设计乡土化、特色化,打造群众满意的宜居宜业乡村田园。
坚持示范引领。按照“点面结合、以线穿珠、循环示范”的思路,高质量打造77条镇域小循环、11条市域大循环。市“四大家”领导包保8条市级循环线,覆盖沿线68个示范村、135个整治村。
“三个聚焦”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新蝶变
聚焦锻造长板强农。以提升产业价值链为导向,做优“粮头食尾”,做强“农头工尾”,拉长加粗粮食、桃果、畜禽、水产、蔬菜、中药材六大产业链。成功创建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粮食产量连续12年站稳120万吨台阶,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放心粮油品牌5个、“两品一标”产品64个,“枣阳皇桃”获评全省地理标志金奖。
聚焦补齐短板惠农。打好乡村道路、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环境整治“组合拳”,提档升级通村路及乡村公路323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185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获省政府通报表扬。探索的“三二一”治理模式被列为全国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九种典型模式的第一位,在全国推广。持续开展“五清三建两管一改”,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荣获“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完成造林绿化2.77万亩,“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推进会在枣阳召开。
聚焦加固底板兴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以自治增活力,发挥全市115个乡贤理事会、556个红白理事会、427个老年协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以法治强保障,发挥56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作用,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引导村民守法用法。以德治扬正气,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全市文明村镇占比达60%以上。
“三个保障”奏响美丽乡村建设大合唱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凝聚乡村建设合力。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全年拨付资金5.1亿元,完成2019年度101个村建设任务,2020年度228个村完工比例达80%,2021年将实现556个村全覆盖。
强化组织保障。全市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5名常委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强化效能保障。探索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坚持市级统筹、部门监管指导,镇级负责项目验收、资金分配,村级负责项目实施。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市级拉练、每月开展一次镇级拉练,经常开展村级自评,枣阳市振兴办定期通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电视问政,以督促改。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镇局级领导班子年终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乡村振兴大幕拉开。枣阳正全域推进乡村振兴,以实干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更加幸福美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