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 江上长虹 布面油画 105cm×255cm 197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苏天赐(1922—2006),广东省阳江人。中国当代杰出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37年考入广东省省立两阳中学,参加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出墙报、画壁画,初步发挥出绘画才能。1943年,苏天赐考进重庆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教授。1950年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讲师。1951年,执教山东大学艺术系。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无锡华东艺专。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改名南京艺术学院,苏天赐执教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直至退休。
20世纪40年代,在林风眠先生的影响下,苏天赐先生很早就开始了探索东西方艺术融合创新之路,以一种“写”的意味,呈现了东方式的“诗化的意境”:以鲜明的东方笔意和西方的油画语言对画面进行了的诗化处理,以物我交融、旷达空灵的东方气韵描绘着心中的大美之境,创造出独特的“意象美学”,其追求的中国气韵的油画表现风格,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油画民族化最重要的先驱。
1968年,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落成通车,是我国“自力更生”崛起图强的精神之桥。南京长江大桥从开建伊始,以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等组织机构和创作团体,积极组织创作骨干深入大桥工地或守桥部队体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以表现大桥和讴歌大桥建设成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苏天赐先生的油画作品《江上长虹》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完成。
画面远眺大桥雄姿,前景的幕府山突显了祖国的秀丽河山,中景繁忙的长江航运和生机勃勃的金陵造船厂烘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景,呼应了“钢铁长虹”的伟岸风采。大桥虽是远景,却汇聚成视觉透视的焦点,在水天连接处,巧妙地表现了“一桥飞架南北”的情境,画面气势磅礴。逆流而上的船只更是象征着“自力更生”逆难而上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郁郁葱葱的两岸,以及奔腾而下夹裹着黄沙的滔滔江水,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