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 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普天之下,莫不需名。地名不仅是一方水土的象征符号,更是那片土地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节目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引入了涉及地名法规、地名标志、地名拼写、地名命名方法、地名语源考证等知识的拓展,以“千亿像素看中国”“地名评书”“达人讲述题”等新颖的出题模式,让观众通过多姿多彩的地名知识万花筒来赏祖国大好河山,品铮铮华夏精神。

达人出题 攫取神州大地的名胜精粹

第二季《中国地名大会》将答题竞赛与呈现、讲述中国地名故事相融合,令题目丰富新颖,全程看点不断。节目组另辟蹊径,邀请一批“旅行达人”进行地名故事的讲述,他们带着对地名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带着自己记录下的如画美景,和现场的嘉宾、选手以及观众一起开启中国地名故事的奇妙之旅。

达人们以精彩的视频打破舞台局限,以深情的演讲带给观众沉浸体验,以精妙的题目为竞技增添趣味。达人阿拉苏的讲述展示了移步换景的独库公路背后的故事,阐释出这条英雄之路的深刻内涵;让观众更加了解湘西土地的多民族风情,明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真谛。旅游博主“西部雄仔——雄俊杰”的视频讲述,带领观众一起前往丝绸之路,在巴蜀之地感受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风情,在关中西府老街一起品尝让人垂涎欲滴的西府美食……重走丝路感受古老商路的苍茫壮阔。博主“害羞与宋”的视频,使大家目睹墨石公园宛如异域星球的独特,感受到“春赏格桑夏避暑,秋观彩林冬踏雪”的神奇,体验烟雨阳朔的诗情画意和晚秋的人间烟火气,见证彩云之南的民风淳朴和写意浪漫。与其说节目是一场关于地名较量的争夺赛,不如说这是一场关于华夏美景的陈列展。

地方展演 凸显地名背后的区域特色

为了挖掘不同城市最具特色的“名、景、人、物”,《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新增了“地方展演”环节来打造地方文化名片。通过展示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景观、著名人物,让观众全面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同时邀请到各地展演的相关负责人对当地进行介绍,引导全民关注地名文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地名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解读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

18个城市的“地方展演”,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呈现和讲述,是地名争霸的升级赛,更发掘出地名背后的地区文化。江苏扬州以“一条运河,催生一座城市的繁荣;一项技艺,传承一个民族的文脉”带来惊喜。湖北恩施以“一曲龙船调,歌唱出民族文化的斑斓;一支肉肉连响,舞出了民族风情的浓郁”带来感动。重庆奉节以“一座大山,孕育出唐诗宋词的璀璨;一方沃土,滋养出奉节脐橙的美味”带来甜蜜。江西庐山以“一挂瀑布、一座书院、一杯云雾茶”带来雅致。浙江天台以“一根藤、一座山、一美德、一技艺”带来神奇……

传承创新 呈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在泱泱华夏的璀璨历史中,地名是一种文化印记,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串联起历史、当下和未来。新一季的《中国地名大会》除了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品制作理念,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各个角度解锁历史长河中鲜活的地方文化符号,更展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通过地名和空间的渐次延展,以更恢弘的视角、更多元的维度,赋予了地名新时代的内涵,饱含着人们对个体生命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无论古今,地名驻留在中华大地上,成为一方百姓的共同记忆,见证着一方民生的生生不息,汇合成一部恢弘的发展长卷。地名长卷中不仅有文化,有历史,更有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脊梁骨,千百年来哺育和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