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多字的中央一号文件,擘画了乡村振兴新的宏伟蓝图。对照新路径新要求,湖北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书写乡村建设的精彩答卷?来看专家解读。
乡村振兴,要守牢种子和耕地的底线,更要抓牢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专家认为,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曹立:“目前的乡村产业成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是不够的。比如说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技术、人才、资金都是不足的。必须要立足县域来布局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同时,依托县域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通过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一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延伸产业链。”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陈志勇:“打好‘组合拳’,打造一批千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乡村产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镇、产业强镇,做强‘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6条措施中有8条措施对此进行专门部署,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在专家看来,关键是要强化县域内城乡融合,以点带面,加速制度并轨。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曹立:“乡村振兴必须要实现城乡融合,他的连接点实际上就是乡镇。要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把县乡镇的基础设施服务产业都要发展好,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需要在这些方面去着力。”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湖北正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资源向乡、村两级拓展。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陈志勇:“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坚持硬件和软件建设并举。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优先改善通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必需基本条件,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建设逐步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还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二次将农村消费摆上重要位置。如何促进农村消费,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曹立:“连接城乡消费很重要一点就是物流体系的建设有很多的短板。快递进农村,村村通的建设,也不是说所有的建制村都要设立网点,需要点面线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体系,实实在在的能够拉动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打通冷链、物流配送从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湖北正深入开展物流运输结构调整,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到“十四五”末,湖北将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快递比例达100%。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杜瑞雪 姚涛 黄朋威 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