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枣阳市攻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穿村而过的柏油公路,房前屋后的红瓦白墙,宣传廉孝文化的村民长廊,用自制篱笆围起的菜园花圃……近日,在枣阳市熊集镇后营村,记者看到,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原本“灰头土脸”的村庄已逐渐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田园。

枣阳地形多为丘陵岗地,版图面积大,村落分布广,人口数量多,乡村发展的任务和难度不小。2019年来,该市坚持以小切口做实大文章,以小变化促进大变局,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计划,对下辖500余个行政村的村容面貌及品质品位,进行了全面提升。

乡村之美,贵在环境。为保留多年传承的乡村风貌和农家韵味,该市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并积极发动乡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结合地区特色和居民意愿,推进规划设计乡土化、特色化,避免大拆大建,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宜居宜业乡村田园。同时,该市还调配专项资金1000万元,依照规划落实奖补激励,避免打乱仗,最大程度为乡村面貌的改造提升提供支撑。

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该市还积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四好农村路”创建、“绿满枣阳”行动、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三乡”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五大重点内容”相结合,坚持全域推进,形成乡村品质提升的强大合力。

攻坚克难关键在人,成效提升始于机制。在各项规划、部署的落实过程中,枣阳坚持于作风压实和建章立制上“下功夫”:通过落实“大员上阵”,市“四大家”领导和各级干部带头蹲点摸排、联系包保,将问题、责任分解到人,进行挂图作战,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坚持市级统揽统筹、职能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规划验收、村级紧盯落实,层层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并通过定期拉练、电视问政、纳入单位年终考核等举措,奖先进、促后进,提升攻坚成效。

此外,该市还注重内外潜力挖掘,制定出台《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方案》《美丽乡村融资方案》以及《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整合筹融资金20多亿元,为枣阳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重“面子”,也要重“里子”,须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既要重基础建设,也要重产业支撑,须在富民增收上下功夫;既要重外在“推力”,也要重内生“动力”,须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目前,依托一系列攻坚举措,枣阳乡村整体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先后获得“2019年湖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2019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级”等荣誉,先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021年,枣阳市将保持攻坚力度,全面完成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三年计划”,加快编制村庄指引规划和示范村规划,统筹抓好农房质量提升、农村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全方位扮靓乡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