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下的春节消费:菜肉管够吗

春节是传统消费旺季,加之2021年就地过年群众较多,稳住 “菜篮子”价格尤为重要。今年春节假期的物价形势如何?肉蛋奶、蔬菜水果等保障供应情况如何?消费者遭遇了商家违规涨价该怎么办?

就地过年新形势,物价怎么走?

“当前,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完全有保障,保供稳价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发改委给出“定心丸”。

从供应来看,国家发改委指导大中城市切实组织好蔬菜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老百姓想吃的速生叶菜、芽苗菜等蔬菜生产,畅通生猪和相关产品调运,积极对接外地货源,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充足。

从价格来看,据商务部检测,近日,米、面、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价格逐渐企稳,有的品种出现回落态势。1月25日至3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5%。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月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下降0.2%;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上升1.0%;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下降1.1%。

临近春节,一些地方出现蔬菜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农业农村部对此强调,蔬菜价格波动仍以季节性上涨为主,属春节期间正常价格波动。全国冬春蔬菜播种面积、月均上市量稳中有增,市场供应充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期间的消费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在提倡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对于旅游、交通运输、住宿行业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虽然我国总体疫情防控成效非常显著,但目前仍要加强疫情的防控,所以一些服务类的行业,比如餐饮、影视、文化娱乐等涉及人员聚集性的行业会有一些影响。但总体来看,相对于去年同期,我国消费市场会呈现明显的增长。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此前表示,倡导就地过年对生活物资和能源的供应,总量上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基本生活物资和能源需求是差不多的。但是,就地过年会带来区域性需求结构的变化。

温彬认为,"从结构上来看,民众的生活保障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价格也会保持稳定。同时,因为对线下聚集性活动的限制,线上娱乐、网上购物等需求会呈现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大口吃肉,春节肉管够吗?

春节一天天临近,亲友欢聚、大口吃肉的时候越来越多。餐桌上的猪肉供应有保障吗?其他畜禽肉品供应是否充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表示:“从生猪产能恢复、猪肉产量增加、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几方面趋势综合来看,春节期间猪肉供应较为充足,猪价整体下降趋势明显。”

从中央储备肉投放来看,今日(9日)将挂牌投放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为2021年以来第六次投放,年内累计投放量将达17万吨。

价格方面,今年1月初开始活猪价格持续下降,从每公斤约36.7元降到目前的约32元;猪肉价格也已开始下降,批发价从1月高点的每公斤47.64元跌至2月4日的45.30元。

据介绍,按照往年规律,春节前肉鸡和牛羊出栏比较集中,市场供应和消费增长同步,价格将以稳为主。鸡蛋价格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影响,在元旦之后两周短时间冲高后,近期开始回落,鸡蛋批发价格从1月高点的每公斤10.64元跌至2月4日的8.81元。

近期,农业农村部召集专家会商,结合前期生猪生产恢复情况、新生仔猪数量、猪饲料销量等因素测算,预计今年1-2月份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25%左右,后期猪肉价格还有下降空间。此外,禽蛋、禽肉、牛羊肉的产量都在增长,春节期间市场供应有保障。

违规涨价想得美!官方出手打击

春节期间,消费者遭遇违规涨价、虚假宣传、虚假折扣难免糟心,对此,有关部门提前发文,对违规行为重拳出手。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着重加强生活必需品等价格监测监管,满足人民群众过年基本生活需要。加强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监管。对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较快的,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的供应,稳定价格秩序。

此外,要求加强对线上平台促销行为监管,督促平台企业规范明码标价行为,重点打击虚标原价、虚假宣传、虚假折扣等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严厉查处景区门票不执行政府定价、不落实减免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景区门票明码标价。

中消协发布2021年春节消费提示称,今年春节黄金周各式各样的年货将成为商家促销的重点产品。面对商家的各类促销手段,消费者要擦亮双眼、保持理性,避免陷入商家虚假打折、低价诱惑等“套路”。另外,当前预付式消费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尽量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并仔细审阅合同条款。

今年春节“买买买”要注意啥,你都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