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清理整治国内武术乱象,规范有序开展各级各类武术赛事活动,促进武术行业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联手推出《清理整治武术乱象规范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10类须重点清理整治的武术乱象,包括组织或参加不规范的赛事活动;随意自创门派、私下约架、恶意攻击、相互诋毁、歧视他人;自封“大师”“掌门”“正宗”“嫡传”等称号,欺世盗名,招摇撞骗,误导群众;通过武术赛事和活动从事赌博、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借武术之名从事其他违法违规活动等。
根据《办法》,一旦发现以上违法违规苗头,中国武术协会将及时报告、制止、处理,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对拒不整改的个人或者组织,将及时主动联合多部门进行执法查处。
实际上,近期针对整治武术乱象,相关部门和组织一直都有动作。
2020年,总局武术中心召开全国武术赛事活动监管工作会议,向社会公布了《武术搏击类赛事活动办赛指南(试行)》和《武术搏击类赛事活动参赛指引(试行)》,强调了办赛参赛的合法性、安全性、规范性,引导搏击类赛事活动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一些人自封“大师”、捆绑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商业炒作,特别是约架等武术乱象屡现。这不仅损害了中国传统武术形象,也严重阻碍了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
2020年,自称“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走红网络。年近古稀的马保国宣称自己的所谓“接化发绝技”代表中国正宗传统功夫,搏击拳手无法对抗。结果,在一场自证实力的比武中,马保国被一名业余搏击选手三拳KO(击倒结束比赛),引来全网群嘲。
而时间更早的徐晓冬、魏雷约架事件,也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对此,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表示,“武林约架”存在无竞赛规则、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参与者更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亟待规制。
熊超告诉记者,在格斗赛事中若发生伤害事件,行为人可以免责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比赛活动的正规性;行为人有运动员的身份;行为人的行为必须以比赛为目的,不能有任何报复、泄愤行为;行为人遵守比赛规则,没有违反规则造成伤害。而这些条件,正是一般所谓“约架”所不具备的。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些伪“大师”、假“掌门”为了追逐个人名利,随意自创门派、自封称号,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喜爱和关注,通过“约架”等方式进行商业炒作,给中华传统武术形象带来严重损害。制定《办法》既是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搏击类项目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也是对损害中华传统武术形象行为的有力回击。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庞金友看来,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功能价值,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也具有独特作用。
庞金友说:“只有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采取严厉措施规制违法、违规乱象,才能促进武术事业健康发展。”(工人日报记者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