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鄄城县:让非遗文化释放新活力

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广泛流传并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间艺术——担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担经新颂》舞蹈表演

2009年,担经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入。为唤起社会各界对担经的重视和关注,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在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的组织下,鄄城县文化馆于2019年年底,对担经这项古老的舞蹈进行了新的创编,并命名为《担经新颂》。

鄄城县文化馆副馆长郭玲告诉记者,传统的担经表演,是由表演者担着经挑来回做舞蹈动作进行表演,表演形式略显单调。新创编的《担经新颂》利用传统担经的基本元素加以创新,注入新鲜活力,增添现代元素,使其具有现代感。创编后的《担经新颂》从四个方面表现了人们对现代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赞美,表达了群众的生活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富裕了、环境变好了,人们载歌载舞,传递着喜悦之情。

“我们还对传统担经的音乐进行了创编,加入了符合当代气息的歌词,让它成为一支表现现代生活的民族舞蹈。”郭玲说。

《担经新颂》舞蹈表演

《担经新颂》共有16个演员,她们是从各单位选拔出来的舞蹈爱好者,全部是业余演员。因为这些演员平时都要上班,只能靠周末的闲暇时间聚在一起排练。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排练,周末一大早,演员们就集合在一起。她们中午只是简单地吃上一份盒饭,连午休的时间都用在了排练上。因为每个动作都要进行上百遍地反复练习,演员们的腿都肿了,胳膊也疼得抬不起来,但是,她们依旧坚持着。2020年国庆节前夕,《担经新颂》第一次登上舞台与观众见面,融入了新元素的表演形式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在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的组织和支持下,鄄城县文化馆还创编了非遗艺术《商羊舞》,并于2018年9月14日晚,在北京民族剧院惊艳亮相。

鄄城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军告诉记者,经过精心筹备、排练,创编后的《商羊舞》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舞蹈风格,更把原汁原味的鄄城民间舞蹈搬上了舞台,展示了鄄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弘扬了鄄城优秀特色传统文化。

(稿件原载于2021年1月8日《菏泽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