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开拓创新 积极上云拥抱“智造” 枣阳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面对疫情冲击,枣阳制造业坚定勇立潮头的决心,通过升级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企业的出口产品大多销往欧洲,虽然受疫情影响减少了三成订单,但这部分损失我们从国内市场弥补了回来,目前正在满负荷生产。”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龙公司)总经理马艳兵说。

飞龙公司是枣阳一家主要生产汽车用鼓式刹车片、盘式刹车片、制动蹄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6月4日,记者在车间看到,工人们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忙着生产。

马艳兵介绍,过去车间设备使用率只能维持在70%左右,不是没有订单,而是受生产环境制约,招不到充足的工人。

据悉,传统的刹车片生产环境容易引起扬尘,部分工序劳动强度大,一些工人不愿意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为此,飞龙公司针对刹车片各个生产工序的设备和工艺制定了一套全方位、可实现、操作性强的升级方案。对混绒、包袋、热压、钻孔、磨削、包检等工序进行改革,实现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设备全部自动化,解决之前受人员、环境等限制导致产能得不到提升的问题。“无论疫情对企业产生多大影响,企业的自动化改革之路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复工复产之后,企业一方面抓紧生产,一方面对组合磨床、磨外弧、通孔工序进行改造,使其通过工业局域网连入生产监控系统,替换人工计数,保证计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马艳兵表示,在枣阳市政府的牵头下,企业已经在为上云做前期准备。

疫情为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挑战,但同时凸显出传统制造企业加快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以及智能物流、大数据应用与线上平台带来的新机遇。

面对疫情考验,飞龙公司展现出的底气、硬气和勇气,与枣阳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的各项政策密不可分。

记者从枣阳市科技经信局获悉,该市对企业上云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枣阳市企业上云实施方案(2019—2020年)》《枣阳市企业上云工程财政奖励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政策出台后,枣阳市围绕智能制造建设了智能制造项目库,在2018年原有的8个市级试点示范企业和20个后备申报企业的基础上,2019年申报襄阳市级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机器换人试点示范企业,最终有13家荣获襄阳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

在枣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晋钢铁、飞龙公司、万通棉纺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目的。

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稳扎稳打的同时,还存在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协调发展等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今年5月,枣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的通知》,将探索建立符合枣阳特点的首席信息官制度,着力解决该市电子政务建设和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该市科技经信局负责人表示,根据本土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枣阳正在立项筹建工业互联网展示体验中心,采用5G网络、数字大屏、激光投影等多种技术手段,立体展示工业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在工业领域的成功运用,引导更多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制造。

(来源:襄阳日报  杨洋  牛传宇  张晓鹏  周繁  谢鑫   编辑:张贝  审核:张家辉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