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肖颖:病倒在扶贫一线的“最美退役军人”

武汉同济医院病房内,何肖颖躺在病床上,身上已插满管子,面色蜡黄。病床边的手机不停有电话和微信响起,刘升镇杜垱村的村民们都在关心他的病情。

“何队长这是因为村民的事儿把病情给耽误了。”提到杜垱村驻村扶贫的工作队队长何肖颖病倒的事儿,杜垱村村民都心疼不已。

今年45岁的何肖颖,1991年12月入伍,1995年12月退役,现为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是大家眼中的“公益哥”。

退役以来,他永葆退伍军人本色,25次献血1万毫升,荣获“襄阳市最美献血者”、“全国无偿献血金奖”;他省吃俭用,从工资中抠出8万多元,资助了15名贫困大学生; 2015年10月以来,成立900多人的“3十X志愿服务队”,用筹得的39万元善款,开展了92次公益活动,用爱心托举了223名贫困孩子希望的蓝天。2018年8月,因扶贫事迹突出,他代表襄阳参加“全国最美扶贫人”的评选,并先后荣获“襄阳市道德模范”“湖北省十佳幸福计生家庭”“全国最美家乡人”和“枣阳市2019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刘升镇杜垱村属于丘陵地带,以往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500多元。何肖颖2018年3月到杜垱村开展驻村帮扶,两年多来,在他的带领扶持下,该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村所有精准扶贫户全部有了养牛、养猪、养鸡、小龙虾等致富项目,协调村里盖起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冻库等。仅2019年,交易市场就给村民带来了200多万的经济收入,村民的年平均收入也达到了13000多元。

“要是没有何队长的帮扶,我家不可能住上两层楼房,更不可能会有养猪养鸡的项目致富。”提到何肖颖,杜垱村村民姜兴银感激地表示。

今年77岁的姜兴银,是杜垱村七组贫困户,几年前一家人还挤在漏雨的瓦房里。

“是何队长帮我家向上级申请到帮扶资金,并个人自掏腰包1万元帮我家盖起了楼房。”姜兴银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将近80岁的人了还能住上楼房。不仅如此,何肖颖又指导他家养猪、养鸡,“现在我家每年的纯收入有6万多。”

与何肖颖一起参与扶贫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马主任介绍,即便是在住院接受治疗,何肖颖依然惦记着村里的扶贫工作,经常通过微信询问村里的扶贫情况,指导他如何开展帮扶工作,并交代马主任村里有几家没有养殖小鸡经验的,一定要上门做好养殖培训。抗“疫”期间,他还强忍病痛坚持帮村民推销农产品。

杜垱村支部书记杜恒胜说,村里有一个孤寡老人,何肖颖几乎每隔半个月都要到老人家里看望老人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他还自费为刘升镇福利院里36名老人每人送过去了两只鸡子。

就在忙得不可开交时,杜垱村村民打电话来,因疫情扶贫户家里养殖的鸡蛋无处销售,特别是杜垱村七组的几户村民已经积攒了3万多枚,另有一户村民家中一万多斤的红薯也面临滞销。

“不能让村民因‘疫’返贫。”了解到这一消息后,何肖颖又开始多处发布消息,通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工作群,向同事推销,帮助村民渡过难关。

“那些天,每天就是不停地搬运。”何肖颖回忆说,在2月底,他在帮忙销售红薯运送时,隐约感觉到胸部以下腹部以上的部位有疼痛。由于疫情期间每天都很忙,也没想到自己会得严重的病,就这样一直拖到了4月25日,在村里帮助村民平整菜地时,再一次疼痛发作,让他实在难以忍受。

当天,在村民的一再要求下,何肖颖回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肝门胆管恶性肿瘤”。

手术台上,他告诉医生“如果下不了手术台就将我的器官捐献。”

“他的心里只有别人,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副主任李因勇说。何肖颖手术麻醉前,专门交代医生,“如果手术失败了,我没有醒过来的话,就将我身体能用的器官全部捐出去,救助更多的人活下去。”在场的所有医生都眼含热泪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幸运的是,手术比较成功,衷心希望何肖颖能够战胜病魔,尽快康复,再次投入到他最热爱的扶贫等公益事业中去。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殷卓  编辑:郑一  审核:张家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