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退役军人】:熊集镇李湾村村民 彭兴锋

有这样一个群体: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脱下军装,他们本色不变,在第二战场划下精彩航线。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

讲述退役军人故事,展示退役军人风采。今天要和你讲述的是熊集镇李湾村村民、退役军人彭兴锋……

阳春三月,正是熊集镇李湾村桃花盛开的季节。站在县道046线兵岗山上,一大口鱼塘让人眼前一亮,塘周围垂柳飘拂。鱼儿成群结队尽兴游,乌黑的脊背,白花花的鱼鳞肚,不时搅得池水碧波荡漾。鱼塘东南靠山坡一带,是一栋500平米的鸡舍。鱼塘和鸡舍的周围,种着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芬芳,鸟语啾啾,空气中还弥漫着甜甜的乡土气息。这就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吧。

这个现代化农业综合项目的创办人就是退役军人,熊集镇李湾村村民彭兴锋。

彭兴锋19岁参军入伍,在部队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12月光荣退伍。

退伍后,彭兴锋来到襄阳二汽干起了擦车、喷漆工。后来又到深圳干过保安,开过注塑机,数控机床等工作。打拼8年后,他决定回乡创业。

在村里鼓励和支持下,他筹备了30万元基金,在兵岗山下开始创建现代化农业综合项目,建鸡厂500平米发展养鸡5000只,从他人流转鱼塘30亩,完成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鸡场建起投产后,每轮养鸡5000只,年创产值收入80万元,利润8万元;投放鱼苗18000尾,年产值收入6万元,利润2万元。

彭兴锋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按“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保证质量安全,并按照国家环境法律及畜牧粪便污染物和病死家禽“无公害”处理。

在完成鸡厂和鱼塘的工程后,2014年春,他将3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绿色经济植物桃树,品种有美脆、黄桃、红桃、突围等,预计三年后年收入可达12万元。

彭兴锋的创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坎坷之路。刚开始就遇到资金问题,他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筹够了资金又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刚开始养鸡,鸡得了球火病,产蛋率由92%下降到30%,他四处求教,买来书籍,当起了“鸡医生”,并最终克服了技术难题。

刚开始养鱼,鱼苗投多了,水未调好,技术不过关,造成鱼塘翻塘。2013年养鱼损失了3万多元。有了这次教训后,彭兴锋立志先掌握技术,再进行实施,也为种植桃树做好了充分准备。

土生土长的彭兴锋,没有忘记乡亲们,彭兴锋说:“一人富不算富,要让村民也能品尝富裕的甜头。”

为了乡亲们农业生产的方便,彭兴锋投资2万多元将一段450米的泥巴路铺上石子,并建了一个简易的水泥桥。

为了鼓励乡亲们尽快致富,他利用业余时间为乡亲们讲解养鸡、养鱼技术,免费为困难家庭提供鸡苗500只,鱼苗3000尾;为高翔、李邦顺等户免费提供小鸡疫苗,价值6000余元;按成本价为困难群众出售鸡蛋万余元。

2015年夏秋之交,正值水稻杨花结穗之时,却遭遇干旱少雨,眼看着30多亩稻田就要颗粒无收。彭兴锋毅然决定牺牲自己的利益,开塘放水。水稻丰收了,彭兴锋的鱼塘却损失了。

业绩攀升了,信誉提高了,彭兴锋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投入资金100万元,建一个占地3亩的半标准化养鸡厂,养殖蛋鸡21000只,年收入达到400万元。“个体经济发展了,我们不忘党的政策英明,不忘部队的培养,不忘对社会的贡献,我决心发扬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让退役军人之花在李湾村绽放”。彭兴锋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枣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张家辉

审核:韩小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